法律知识

论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2011-02-12 10:3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审计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审计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作者:佚名2006-6-3010:25:09来源:来源:审计与理财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现代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保护单位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的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
作者:佚名 2006-6-30 10:25:09 来源:来源:审计与理财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现代内部控制的五要素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保护单位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的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控制措施和控制程序。
  内部控制制度实际上是单位内部的一种管理制度,是一种寓于管理制度中、渗透在企业经营各环节、各个方面的机制。它与一般业务的管理制度是密切联系、相互储存的,没有一般业务的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就形同虚设,无法具体实施;反之,没有内部控制制度,一般业务的管理制度就可能会产生偏差。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从最初单纯的内部牵制发展到今天的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等五要素组成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二)现代内部控制的五要素
  1、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称。是组织基调、左右组织成员的控制概念。是其他控制要素的基础。由下列因素构成:
  A、正直与道德价值观:主要取决于企业负责人。包括任何人不得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负责人要以身作则并提供道德指导;减少刺激和引诱等。
  B、员工素质:主要是把好进人关。要考虑员工的道德潜能(知识结构与技能;经验及培训)。
  C、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主要强调其独立性。
  D、管理当局的哲学理念和行事作风:包括对企业风险的态度、对管理人员的行为要求、对财务报告行为的态度、对会计政策、rr风险的态度等。
  E、组织结构:包括如何授权、向谁授权、组织行为的分配、对组织目标的协同作用、责任与报告等。
  F、权力与责任的分配:包括对权力的理解(政治或商人)、是依赖权力还是依赖制度、智慧来管理企业、理念与会计政策的选择等。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对与财务会计报告是否公允表述相关的风险确认、风险分析、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风险产生的环境因素有经营环境的变化;信息系统的变化;新技术、新生产线、新产品;公司重组;会计公告等。
  3、信息系统与交流
  信息系统是指与财务报告目标相关的系统。用以保持相关资产和负债的会计责任。有效会计系统的特征包括存在与发生认定(只有本期发生的才能认定);完整认定(只要是本期发生的,必须全部认定);权利与义务认定(只有是企业的才能认定);计价与分配认定;充分披露(要点在于对重要性的理解);交易线索(会计信息系统必须留下所有业务行为全过程的线索)。
  交流是指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中,每个人应清晰说明个人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和责任。其内容包括例外报告;例外事项的跟踪报告;组织方针手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会计政策、处理流程;备忘录等。
  4、控制行为
  控制行为是指确保管理指令付诸实施的政策和程序。属于组织基础行为。其基本要素为:职责分割;信息处理控制;物理、空间的接触控制;绩效评估等。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主要缺陷及优化
  
  (一)存在的主要缺陷
  在内部控制五要素中,内部控制环境是基础。没有一个有效的控制环境,其他内部控制要素,不管质量如何,都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结果。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如下:
  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董事会丧失监督作用,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据有关调查表明,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100%为内部董事的占22.1%,50%为内部董事的占78.2%,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兼任的公司占47.7%。许多公司中,董事会从未召集董事们就重大决策进行过表决,凡事都由总经理一人拍板。因此,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对下不对上。
  2、管理当局的经营理念、方式和风格及对控制环境的认识误区。管理当局在建立一个有效的控制环境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管理当局不愿意或设立适当的控制制度或不能遵守建立的控制制度,则控制环境将受到非常不利的影响。当前,我国许多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方式仍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上,没有把企业当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经营个体。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只停留在条文上,而没有能够很好地贯彻实施,被称之为墙上的内部控制制度。
  3、企业的组织混乱当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产权关系混乱,组织机构重叠、臃肿,不利于上、下级信息的沟通。如企业中的计划职能已分解到相应的职能部门,很多企业仍设置计划科,结果是所有的计划都做,所有的计划都做不好,使事前控制、预算控制成为一句空话。
  4、没有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任人唯亲”,员工的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不少管理者不习惯甚至不懂应用现代管理的控制方法,对下属人员的工作不能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督和恰当的评价,难于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阻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
  (二)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优化的设想
  基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优化设想。
  1、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企业应建立民主、透明的决策程序和管理议事规则,高效、严谨的业务执行系统,健全、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反馈系统。如提高董事会成员非内部董事的比例;管理层定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审查,每年至少审查一次;重大事项必须集体决策,不能董事长或总经理一人说了算等等。
  2、形成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明确的管理目标。管理人员对控制的态度决定整个公司的态度和行为。因此,管理人员要具有良好的素质,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并以身作则,带头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 [page]
  3、建立优化的组织机构和高效的运作程序。优化的组织结构是指明确授权形式和授权对象及组织行为的分配(如一个人只能有一个直接上司),能够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发挥协同作用等;高效的运作行为是指在规范前提下的高效,包括严格的授权、明确的责任。
  4、建立超前务实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超前,是指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要有前瞻性,要考虑企业未来和员工的需要;务实,是指在人员的使用报酬,晋升等处理上要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和公正的态度,要制度化;透明化,并尽可能地采用量化标准。
  5、遵循健康、严谨的行为准则,培育蓬勃向上的企业文化。鉴于我国企业内部组织文化的缺位的混乱,企业必须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来促进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
  总之,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作用,就要具体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认真贯彻实施。

本文转载自《审计与理财》

审计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82846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审计法律师团,我在审计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