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16家冒牌拍卖行骗走老人50万

2014-12-12 21: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拍卖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拍卖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连日来,有关老人陷入吸血拍卖的案例屡见不鲜。家住沙河口区南松路附近的李淑香(化名)老人为救肺癌老伴着急把藏品变现,可3年来,16家冒牌拍卖行吸干了老人50万元的救命钱。观点:为什么上当的总是老人?...

  连日来,有关老人陷入“吸血拍卖”的案例屡见不鲜。家住沙河口区南松路附近的李淑香(化名)老人为救肺癌老伴着急把藏品变现,可3年来,16家冒牌拍卖行吸干了老人50万元的救命钱。

  观点:为什么上当的总是老人?

  现在,收藏成了热门话题。

  当然,良莠不齐的鉴宝节目也在推波助澜——眼花缭乱里无不彰显这样一个主题:好像遍地都是没有被发现的宝藏、普遍被低估的珍品,只等着你去“捡漏”。

  于是,骗子们自然而然就盯上了这个领域,“吸血拍卖”的案例一起接着一起。

  被骗的,往往都是老人。固然因为老人普遍缺乏经济安全感、有从众心理、心生贪念,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老人对诈骗的辨识度太低。

  经历过朴素时代的老人们,比现在的年轻人更容易相信他人。与新媒体技术的“代沟”,也使他们很少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搜索来戳穿谎言。那些被骗子们划定为目标人群的老人,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很少与子女住在一起。为了不让子女感觉麻烦,也不愿意与子女沟通。所以,他们往往会自以为是地做出错误判断,而让骗子的阴谋一次次得逞。

  “哀其不幸”这句话后面跟着的,往往是“怒其不争”。很简单的骗术,我们却会惊诧于总有人上当。

  但惊诧之余,更应该反思。当我们的父母上当受骗后悔不已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平时,我们对父母的关心是否太少了?如果我们能够及时掌握父母的心态和动态,他们受骗的机会是否会减少很多?

拍卖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136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拍卖法律师团,我在拍卖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