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唯品会涉嫌不正当竞争被立案调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

2021-01-15 16:5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反不正当竞争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在现实生活中,不正当竞争行为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各个国家为了精致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也都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所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的或者有悖于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和方式,与其他经营者相竞争的行为。近日,唯品会涉嫌不正当竞争被立案调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呢?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一下。

  一、唯品会涉嫌不正当竞争被立案调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

  今天早上9点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发布了一则新闻: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唯品会涉嫌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立案调查。这是去年12月24日阿里巴巴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被立案调查后的第二家被市场监管总局立案调查的电商企业。两家企业被立案调查的时间间隔不到30天。

  唯品会被立案调查这个事情对股价会有一定的影响,去年12月24日阿里巴巴被立案调查后股价暴跌超过13%,当然当时阿里巴巴还面临其他的问题,所以反应会更大,唯品会作为第二家被立案调查的电商企业意义也不同寻常,面对被立案调查一事,唯品会表示会积极配合调查。

唯品会涉嫌不正当竞争被立案调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

  一、欺诈性交易方法:包括4种:

  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同意,擅自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既是商标侵权行为,也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3、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使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4、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二、商业贿赂行为: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了推销或者购买商品,采用行贿手段以获得竞争优势的行为。它与合法的“回扣”、“折扣”、“佣金”的区别在于,贿赂所给予的财物或其他好处不在交易对方的正规账目中予以反映。

  三、虚假广告: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使公众知道的方法,对产品的质量、制作成份、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四、侵犯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包括: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所述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3、违反约定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第三人明知或应知前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五、掠夺定价:掠夺定价是指经营者以挤垮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构成掠夺定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需以挤垮对手为目的,同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为条件。但销售鲜活商品,处理有效期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商品,季节性降价,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等原因而降价销售的商品等不属掠夺定价。

  六、欺骗性有奖销售和巨奖销售:经营者采用谎称有奖或者让内部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销售商品,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产品,均构成欺骗性有奖销售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巨奖销售是指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的有奖销售行为。巨奖销售容易助长盲目消费,对中小企业是一种威胁,无形中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秩序,因而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七、诋毁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业信誉是社会对经营者从事的经营活动所作的全面评价。这种评价反映了经营者的商业形象,形成了属于经营者的一种具有财产内容的特定的信誉。诋毁竞争对手商业信誉的行为主体须为经营者,方式为捏造事实、散布虚假消息。经营者违反上述规定,给被侵害者造成损害的,均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唯品会涉嫌不正当竞争被立案调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的相关内容,综上,不正当竞争行为大体有7类:1、欺诈性交易方法。2、商业贿赂行为。3、虚假广告。4、侵犯商业秘密。5、掠夺定价。6、欺骗性有奖销售和巨奖销售。7、诋毁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律师。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06038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师团,我在反不正当竞争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