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我国拟对寄养家庭虐待儿童严重者追究刑责

2014-05-27 11:1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妇幼保护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妇幼保护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弃婴、孤儿的生长状况一直受到各界关心。近日,《家庭寄养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经过国务院法制办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寄养家庭寄养儿童不得超过2人,且无未满6周岁儿童。此外,借机敛财、歧视虐待寄...

  弃婴、孤儿的生长状况一直受到各界关心。近日,《家庭寄养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经过国务院法制办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寄养家庭寄养儿童不得超过2人,且无未满6周岁儿童。此外,借机敛财、歧视虐待寄养儿童的家庭将被强制解除寄养关系,构成犯罪的将被追刑责。

  《家庭寄养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

  所谓家庭寄养,是指经过规定程序,将民政部门监护的儿童委托在符合条件的家庭养育的照料模式。对于寄养家庭应当具备哪些条件,此次征求意见稿的规定与现行办法并无大的出入,包括人均住房面积、人均收入水平、健康条件及家庭关系等方面。但对于寄养人数却有“收紧”,以进一步保障被寄养儿童的利益。

  与现行办法规定的“每个寄养家庭的被寄养儿童不能超过三名”不同,征求意见稿规定:每个寄养家庭寄养儿童的人数不得超过2人,且该家庭无未满6周岁的儿童。

  如何确定寄养儿童与家庭的寄养关系?与现行办法相比,征求意见稿更加明确了寄养程序,应当经过申请、评估、审核、培训、签约五个步骤。

  征求意见稿对于需要强制解除寄养关系的情形进行了明确:寄养家庭或其成员有歧视、虐待寄养儿童行为的;寄养家庭成员的健康、品行不符合规定的;寄养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导致无法履行寄养义务的;寄养家庭借机对外募款敛财的;寄养家庭不履行协议约定的其他情形。

  此外,寄养儿童如果与寄养家庭关系恶化,确实无法共同生活的;依法被收养、被亲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认领的;因就医、就学等特殊原因需要解除寄养关系的也将被解除寄养协议。寄养家庭成员侵害寄养儿童的合法权益,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家庭寄养“北京模式”前途不明

  北京市家庭寄养推行已近20年,曾被民政部称为“北京模式”在全国推广。从试点之初的摸索行进,到现在,民政部对家庭寄养管理的规定越来越完善。但近年来,北京的家庭寄养却日趋“衰微”。

  1994年,北京市在大兴区礼贤镇试点家庭寄养,此后开始在大兴、延庆建立了寄养模式。家庭寄养方式让这些孩子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并感受到了亲情,很多孩子还学会了器乐、剪纸、电脑等一技之长。据某某儿童福利院院长马女士回忆,寄养人数最多的是在2006年,一共接收了来自某某某儿童福利院的1100 名寄养儿童。除了大兴,延庆县也接收了数百名寄养孤儿。

  2009年,这些寄养的孩子开始陆续被接回儿童福利院。北京市民政部门曾对京华时报记者表示,家庭寄养需探索一种更完善、更高层次的模式,并展开了有关城市家庭寄养可行性的调研。但至今,关于城市家庭寄养一直未有具体政策。

妇幼保护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33186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妇幼保护法律师团,我在妇幼保护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