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加强孩子自护防范能力教育

2014-07-24 09:3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妇幼保护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妇幼保护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近年来,一些幼儿园小朋友和小学生被陌生人以不同的方式骗走的案例屡有发生,让家长担心不已,如何增强孩子防拐防骗意识和自救能力也成为许多家长至为关注的问题。案例:轻信陌生人险被拐骗不久...

  近年来,一些幼儿园小朋友和小学生被陌生人以不同的方式骗走的案例屡有发生,让家长担心不已,如何增强孩子防拐防骗意识和自救能力也成为许多家长至为关注的问题。

  案例:

  轻信陌生人险被拐骗

  不久前,邻居一名念小学四年级的男生在放学路上行走时,一名青年男子挡住他,问:小朋友,你知道去某某商场的路怎么走吗?能不能带我去啊?该男生还未开口,就被那男子连哄带骗地要拉上旁边的一辆面包车,幸亏男生机灵,抵住车门不上车,并大声呼救,最后才逃过一劫。

  去年10月份,一家小学放学时,一名女子在校门口对一名三年级的女生说:“我是你妈妈的同事,你妈妈找你有事,要我带你过去我们单位。”学生相信了,跟这名女子上了其摩托车。车行至大道附近时,这名学生感觉不是去妈妈单位的方向,吓得大声向路边人求救。在路人的帮助下,这位学生终于得以走脱。她告诉父母说,这件事情想起来就后怕。

  原因:

  教育不深刻分辨能力差

  幼儿和小学生为什么容易被陌生人骗走呢?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他们接受防拐骗教育不够深刻,另一方面就是年龄小,分辨是非能力不强,容易听信别人。

  市某小学的陈老师认为,虽然许多家长和幼儿园、学校都会经常教育孩子不要和别人走,不要吃不认识人给的东西等等,但对于天真活泼的幼儿和小学生来说,因为没有亲身经历,他们不理解那样到底有多危险,对家长和老师的口头说教,他们会觉得枯燥而听过就忘记了,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同时,幼儿和小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生活自理能力,并且对外界也有了一定的辨识能力。但是他们的心智仍然非常幼稚,防拐骗安全知识缺乏,警惕性不高,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虽然他们对待陌生人已经有了一定的警惕,但是仍然易被骗。

  “幼儿和小学生已经懂得尊重父母、老师。他们还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叔叔、阿姨而认为他们的话是绝对正确的。陌生人用他们熟悉而尊敬的老师、父母搭桥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软肋’。他们区分好人、坏人的标准很简单,无论是谁,只要愿意和他们交谈,愿意蹲下身来和他们玩游戏,耐着性子听他们说话,或再送上零食、玩具甚至是时髦的电子产品,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相信和接纳这个人。”陈老师说。

  老师:

  加强孩子自护防范能力教育

  有鉴于此,陈老师指出,除了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外,家长要积极配合,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与他们做好沟通。由于年幼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家长应坚持不懈做好平时的教育工作,重视对孩子进行防骗访拐以及自护防范能力教育,如比如外出时,提醒幼儿要紧跟成人,不远离成人的视线,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要多教给孩子一些防护知识和自救知识。如:记住自己家庭的住址、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和单位,一旦走失时知道向成人求助,并能提供必要信息。

  “直观性、形象性和操作性是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在教育孩子时,家长要结合孩子的特点,尽量通过事例分析、游戏和情景模拟问题的方法,强化孩子掌握有关防范拐骗的自我保护方法。家长可以结合身边发生的事例或有关新闻报道中的案例,或者利用图书、音像等材料和孩子一起分析。家长可以借此询问孩子:如果你也碰到同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以此来引发孩子的思考,学会对付。

  另外,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创设情景性问题的方法,增强孩子自我防范的意识。例如,让一位孩子不认识的朋友扮演陌生人敲门,看孩子如何应付,或者让朋友扮演一个尾随孩子的陌生人,让孩子学会如何脱身,还可以让孩子想想如何求助等等。通过平时的游戏,让孩子对这些场景有所了解,懂得如何应对,一旦遇上,就能派上用场。”陈老师说。

妇幼保护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0846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妇幼保护法律师团,我在妇幼保护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