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侵犯知识产权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2021-05-09 10:32
找法网官方整理
电子商务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电子商务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随着知识产权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我国法律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规定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及刑事责任,我们知道,刑法具有谦抑性,必须达到一定标准才会受到刑事处罚,那么侵犯知识产权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下面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介绍。

  一、侵犯知识产权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或者个体工商者,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二)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节。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是指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对于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而故意予以销售的行为。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

  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是指非法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非法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一)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二万件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二)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两种以上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一万件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侵犯知识产权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二、侵犯知识产权罪的犯罪目的

  在现行刑法的法条设置上,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规定了“以营利为目的”为必备要件,而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假冒专利罪、侵犯商业秘密罪则均没有规定“以营利为目的”作为成立犯罪的必备要件。

  在理论上,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侵犯知识产权罪在主观上,必须是故意,且以营利为目的;以营利为目的是这类犯罪的共同主观特征,同时,也是构成犯罪的主观要件。

  第二种观点认为,现行刑法仅对侵犯著作权类犯罪规定了“以营利为目的”,而对其他侵犯知识产权罪则没有规定,实行差别待遇是没有根据的,并认为在世界上如日本、意大利、法国等国的刑法中均未将“营利为目的”作为侵犯著作权类犯罪的主观要件侵犯知识产权罪,这些国家的立法经验是可以借鉴的。

  法律咨询:

  网友:侵犯知识产权罪的概念是什么?

  律师:侵犯知识产权罪是指违反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未经知识产权所有人许可,非法利用其知识产权,侵犯国家对知识产权的管理秩序和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

  侵犯知识产权罪包括: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或者销售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假冒专利罪;侵犯商业秘密罪。知识产权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智力成果,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我国严厉打击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在这个知识产权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的意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侵犯知识产权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相关内容,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电子商务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16390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电子商务法律师团,我在电子商务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