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侵犯知识产权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2020-08-30 15: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电子商务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电子商务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在我国知识产权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而且侵犯知识产权罪也就是针对这三种知识产权而实施的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因此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侵犯知识产权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侵犯知识产权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1、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立案标准

  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或者个体工商者,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2)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3)其他情节严重的情节。

  2、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立案标准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是指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对于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而故意予以销售的行为。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

  3、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的立案标准

  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是指非法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非法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二万件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2)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两种以上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一万件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3)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4、假冒专利罪的立案标准

  假冒专利罪,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行为。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2)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

  (3)假冒两项以上他人专利,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5、侵犯著作权罪的立案标准

  侵犯著作权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或者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或者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或者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

  (2)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复制品数量合计在五百张(份)以上的;

  (3)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6、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立案标准

  销售侵权复制品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销售明知是侵犯他人著作权、邻接权、非法复制、出版、制作的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音、录像、计算机软件、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的行为。

  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

  7、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立案标准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或者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或者违反约定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侵犯知识产权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二、侵犯知识产权罪的认定

  1、行为人主观过失不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罪

  首先,应该是由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从刑法理论上看,知识产权犯罪可归入行政犯,即是违法了经济、行政法规定情节严重的行为,如国家制定的《商标法》、《专利法》、《反不当竞争法》、《著作权法》等,行政犯由于其伦理道德上的可谴责性较弱,不宜对其主观犯意过于苛刻,行为人只有在故意的情况下,才宜作为犯罪对待,过失行为通常只作为一般违法行为处理;

  其次,知识产权犯罪之所以只能由故意构成而不能由过失构成,也是由刑法的规定所决定的,因为按照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由此可见,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是否可以由过失构成,理应以刑法规定为限。刑法没有明文规定,行为即使有社会危害性,也不能作为犯罪处理,第三,过失不构成犯罪,符合国际立法的原则,世界上除了意大利以外,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均没有将过失列入犯罪之中,因此笔者认为,将过失纳入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主观方面不仅与刑法原理不符,也与罪刑法定原则相悖,同时也不符合世界有关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刑事立法的发展趋势。

  2、行为人不作为不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罪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主观要求是“以营利为目的”,这就决定了行为人均采取积极地行动并追求希望犯罪结果发生,也就是说客观行为都采取作为的形式,不作为不符合该罪的客观要件。不作为是与作为相对应的危害行为的一种表现方式,就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

  判断不作为犯罪应当具备如下三个条件,第一,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作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这是构成不作为的前提条件,其次,行为人有能力履行特定法律义务,这是不作为成立的重要条件,第三,行为人没有履行作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这是不作为成立的关键条件。需要强调的是违反非刑事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并非都构成不作为的义务根据,只有经刑法认可或要求的,才能视其为作为的根据。换言之,在这种情况下,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一方面要求其他法律法规有规定,同时要求刑法的认可,若只有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而无刑法的认可或要求,

  3、行为人即使不履行这种义务

  也不构成犯罪。比如《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负有审查和删除侵权作品的义务,但如果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不作为情节严重是否构成犯罪,刑法总则、分则均没有规定,所以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不作为情节如何严重、社会危害性如何严重都不构成犯罪;再比如《婚姻法》规定家庭成员之间有相互扶养的法定义务,同时《刑法》第261条规定家庭成员不履行扶养义务,情节严重的以遗弃罪追究刑事责任,这就是典型的不作为构成犯罪,另外偷税罪、侵占罪以及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罪都属于不作为构成犯罪。

  三、侵犯知识产权罪的法律依据

  《刑法》

  第二百一十三条 假冒注册商标罪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一十四条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侵犯知识产权罪并不是单独一个罪名,而是涉及知识产权相关的罪名,包括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等。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侵犯知识产权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电子商务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3306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电子商务法律师团,我在电子商务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