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电商遇上奢侈品 假货困扰为何挥之不去?

2014-08-04 17:16
找法网官方整理
电子商务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电子商务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监测显示,2013年中国奢侈品电商交易规模达20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8%,发展迅速。但电商和奢侈品这一看上去很美的结合却遭遇了假货的困扰。近日,包括优品在内的多家知...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监测显示,2013年中国奢侈品电商交易规模达20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8%,发展迅速。但电商和奢侈品这一“看上去很美”的结合却遭遇了假货的困扰。

  近日,包括优品在内的多家知名电商平台被媒体曝光出售假冒奢侈品。这并不是中国电商第一次遭遇售假窘境,尤其是本次事件的主角优品。

  优品是一家线上化妆品限时特卖商城,兼营奢侈品等商品,以正品、低价为卖点,吸引了诸多消费者,并于今年五月刚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但该网站自创立以来便一直为“售假”所困扰,有消费者投诉其“真假货掺卖”,或所购商品“专柜验货非正品”。

  货源不明是假货困扰中国电商的重要原因。

  知名奢侈品牌博柏丽(Burberry)于今年四月登陆天猫商城,成为第一家在中国B2C电商网站上开张营业的奢侈品店。但更多奢侈品牌为避免破坏自身价格体系或损害线下代理商利益拒绝与电商合作,优品等电商只能通过自供货源的第三方商户出售该类产品。而第三方商户货源质量不稳定又使得争议频发。本次涉假的奢侈品供应商“祥鹏恒业”便是身披多个“马甲”,寄生在优品、京东、1号店等多家电商身上的第三方商户。

  作为销售平台,电商网站对第三方商户的监管不力助长了假货登堂入室。

  虽然优品在公告中称对涉假公司相关资质进行过审查,但假货却依然在其网站第三方商户中大行其道,这表明该环节存在纰漏。资质审查是否严格,如何更有效地核实货源,这都是销售平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姚小姐认为,电商亦有可能在资质审查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电商为谋求利益,可能仅做了表面功夫,进行形式审查,某种意义在纵容这种行为。”

  优品招股书显示,其营业额一半以上来自第三方平台。

  “假货门”事件曝光后,不少人指责电商“知假售假”,但消费者“知假买假”也是中国电商卷入假货门的原因之一。

  通过奢侈品彰显身份的“面子消费”是一部分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原因,而奢侈品高昂的价格又令多数人敬而远之。电商平台上价格相对低廉的假冒奢侈品刚好满足了这一群体“虚荣心”和“占便宜”两方面心理。

  在中国著名电商平台淘宝网上,一款市价超千元的高档墨镜售价仅不到200元,商家亦未明示真伪,但该商品月销量仍超过800,累计评价数量高达3000条。

  “正是有了需求,才有了供应。”姚小姐说。

  虽然优品等电商在“假货门”事件以后迅速做出反应,关闭涉假第三方商家、下架相关产品且承诺无条件退货,但他们仍有可能面临惩罚。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辽宁亚太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律师认为,电商平台作为网络交易的平台提供者,若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应与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

  不过,赔偿与惩罚或许还不是中国电商在这次奢侈品“假货门”当中最大的损失。

  “用户的眼睛是雪亮的,平台信誉受损才是最大的劫数。”董毅智说。

电子商务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1905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电子商务法律师团,我在电子商务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