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微信拍卖艺术品走红 交易环境仍待完善

2014-04-14 11: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电子商务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电子商务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倒计时12秒,一次、两次、三次、落槌!恭喜!成交!才结束竞拍,网友小房就迫不及待在朋友圈里向朋友们秀了一幅颇有艺术感的画作,这幅画作不是他创作的,也不是在画廊买来的,而是他刚刚在微信群里拍卖得来的。...

  “倒计时12秒,一次、两次、三次、落槌!恭喜!成交!”才结束竞拍,网友“小房”就迫不及待在朋友圈里向朋友们秀了一幅颇有艺术感的画作,这幅画作不是他创作的,也不是在画廊买来的,而是他刚刚在微信群里拍卖得来的。最近,一种新的在线拍卖方式又迅速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微信拍卖。藏家和艺术机构将拍品的信息和图片等上传到公共平台及朋友圈里,参与者可以关注或者加入群,定时定点通过回复竞价。

  南京一个艺术公众号“ArtTact”最近开始开展微信“大咖拍卖”活动。负责人张皓说,他们在半月内已经组织过四次微信拍卖了,一共拍了十九件小幅精品,总成交额51600元人民币。“我们推荐的都是一般白领买得起的艺术作品,起拍价格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一般的微信艺术品竞拍流程为,前期先在公共平台上对需要进行拍卖的作品进行宣传,建立一个微信群,把参与报名竞拍的网友全部拉进来。“比如拍卖定在晚上8点开始,那么在这一个小时内,参与者可以发送‘拍品号+出价金额’竞价,拍卖主持人确认‘有效’,此次出价有效。截止到当日9 点,若5分钟内无人加价,则最高出价者胜出。”不仅如此,有的拍卖还引入“一口价”模式,允许买家对拍品直接出“一口价”落槌成交。

  “ArtTact”最近一次的拍卖中,推荐的四幅画作都是佛教题材,如纸本水墨《众生皆佛》起拍价2000元,最终3000元成交。在拍卖完成以后,拍得者需在24小时内完成转账付款,一般是通过微信或者支付宝账户完成。与传统拍卖相比,微信拍卖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随时随地参与,突破了地域限制, 拓展了艺术品市场的交易半径,也节省了买卖双方和拍卖组织者的交易费用。跟线下拍卖相同,组织机构也会提一定的手续费,一般而言为成交价的 5%左右。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微信上拍的作品主要有三大特点:无底价、小名家、较另类。小名家作品集中于年轻、无名气的艺术家,而另类拍品即非常规意义的收藏品,注重的是收藏者的体验和参与感。

  “这种方式有趣刺激,价格也不是很高,能消费得起,装裱一下准备用来装饰家居。”一位尝试过的网友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能够交更多的圈内好友,挺有意思。

  不过也有人认为,微信是一个不错的工具,但它无法提供一个正规、完善的艺术品交易环境。微信目前还难以做到对交易数据进行跟踪和积累,微信的支付功能也存在着一定的交易风险。

电子商务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685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电子商务法律师团,我在电子商务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