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无力赔偿怎么办

2021-05-26 16: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交通事故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交通事故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肇事逃逸,顾名思义就是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后责任人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进行逃跑的行为,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是属于情节恶劣的,因此处罚上也是比较严厉的。那么下面找法网小编为你整理了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无力赔偿怎么办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希望能帮到你。

  一、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无力赔偿怎么办

  被害人家属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肇事者赔偿损失。

  构成交通肇事罪,且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依法应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肇事者不能与死者家属进行协商赔偿的,死者家属可以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则法院依法判决肇事者进行赔偿。

  如果在附带民事判决生效后,仍未履行判决的,则死者家属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因肇事者被收押服刑而无法执行的,可暂由止执行,等以后肇事者有履行能力后可随时恢复执行。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无力赔偿怎么办

  二、肇事逃逸的构成

  (一)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为从主观方面来看,在犯罪恶意上是很小的,是对现场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无疑问,其逃逸行为还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无论何种情形,行为人在逃逸时都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这是行为人的主观方面。

  (二)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最高院的《解释》中规定了在五种情形的基础上而逃跑的行为。这就可以明确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节来规定的。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虽有交通违规行为但该违规行为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仅负同等责任或者次要责任,或者交通行为在所造成的结果尚未达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标准的,或者在负事故全部责任或主责的情况下仅致1人重伤,但又不具备酒后驾驶、无执照驾车、无牌照驾车《解释》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虽然没有逃离现场(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门处理时畏罪逃跑,虽然无论从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构成的,也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而在学界部分学者认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并不深。因此,对其处理不宜过重,具体把握尺度也宜宽不宜严,所以要对逃逸行为的时间和空间作必要的限定。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事诉讼法》

  第九十九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多多少少也应该知道,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又无力赔偿的,被害人家属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肇事者赔偿损失的,这点大家不用太担心。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有关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无力赔偿怎么办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交通事故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3470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交通事故律师团,我在交通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