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

2019-12-30 16:03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交通事故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交通事故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涉嫌交通肇事罪的肇事者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并致人死亡的,可能会被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是,如果逃逸后有自首情节的,可能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更多关于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以及具体刑罚处罚请继续阅读以下由找法网整理的内容。

  一、交通肇事者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

  1、必须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行为在情节上的加重。因此,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得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成立,而这包括三方面:

  (1)必须以交通肇事行为的发生为前提。

  (2)行为人必须在行为发生后积极实施逃逸。

  (3)行为人逃逸有一定的主观动机。

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

  2、必须符合《解释》第5条第1款对“因逃逸致人死亡”做出的明确解释。

  即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这个规定是明确的,不能将其与其他情形混作一谈。比如有这样的案例,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情形,这显然不是“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

  3、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受害人的死亡必须是因为肇事者的逃逸行为造成的。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但被害人的死亡却是因为介入了其他原因造成的,如被害人由他人送往医院抢救途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致死等,就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再者,必须是行为人逃逸行为在前,而伤者因行为人逃逸而死亡的结果发生在后,两者之间存在这个顺序关系。如果交通事故发生时伤者当场死亡,则不能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应适用《刑法》第133条规定的第二种量刑幅度予以处罚。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二、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的刑罚处罚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以上是关于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发生交通肇事后,只要肇事者逃逸并致人死亡的,都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另外,如果给受害者造成财产损失的,还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是,是否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要根据法院的判决以及肇事者是否有用于赔偿的财产。如果您不懂如何维权的话,可以咨询找法网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交通事故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851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交通事故律师团,我在交通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