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隔夜酒”也可能酒驾

2019-12-04 06:32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交通事故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交通事故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隔夜酒”只不过是民间的叫法,在涉及到酒驾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这一说法,执法人员判断酒驾不以酒歇时间长短和驾车时个人意识状态为标准,而是有硬性的数字指标,即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年底到了,不少车主又开始忙碌的应酬,需要车主注意的是,如果隔夜喝酒很有可能在第二天一早也被检测出酒驾,而警方对于酒驾的查处不在乎时间而在乎身体内的酒精含量。近日,黄浦区检察院公诉的一起案件中的市民方为(化名)就在前一天晚上喝酒在第二天早上开车被查处酒驾,被判处拘役1个月。

  据悉,40多岁的方为来自浙江,在沪上一家公司从事班车司机一职,不久前他下班后和几个朋友到饭店聚餐,喝了一瓶啤酒。饭局结束后,方为又喝了半斤洋酒,直至凌晨时分才回家休息。次日上午7点多,方为像往常一样驾驶单位的面包车去接同事上班。当车在董家渡路由东向西行至中华路路口时,因违章鸣号,被巡逻交警例行检查。值勤交警与其交谈时闻到酒味,于是怀疑他涉嫌酒后驾车。经抽血检测,方为血液乙醇浓度每百毫升为117毫克,已远远超出 80毫克每百毫升的醉酒标准,属于醉酒驾车。近日,黄浦区检察院以涉嫌危险驾驶罪对被告人方为提起公诉,黄浦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方为危险驾驶罪罪名成立,一审判处其拘役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元。之后方为提出了上诉。

  对此,瑞金医院医生表示,在通常情况下,人饮酒后2至5分钟即可在血液中发现酒精,随后酒精会在肝脏里逐渐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被吸收、分解、代谢。这些反应必须通过人体的各种特殊酶类才能进行,有的人体内含各种酶比较多,有人较少。含酶多的人虽饮了较多的酒,但能顺利地完成上述化学变化,血液中酒精浓度便会很快下降;而这些酶含量比较少的人,酒后不能顺利完成上述变化,血液中酒精浓度下降缓慢,一些副产物甚至会刺激神经系统,使人产生一系列反应,也就是酒精中毒。同时,每个人对酒精吸收和分解的快慢不同,喝了隔夜酒驾车是否构成酒驾因人而异,不同情况下,即使同样的饮酒量也会导致饮酒者的血液酒精浓度有很大的区别,并且对酒精的代谢分解程度也不一样。这就导致有些人酒歇几个小时后酒精浓度已经低于酒驾标准,但有些人却可能处于峰值,甚至出现十多个小时后血液酒精浓度仍然处于超标状态的情况。

  对此,交警表示,“隔夜酒”只不过是民间的叫法,在涉及到酒驾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这一说法,执法人员判断酒驾不以酒歇时间长短和驾车时个人意识状态为标准,而是有硬性的数字指标,即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交通事故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558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交通事故律师团,我在交通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