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许可法》重点解读

2019-10-29 20: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行政许可法全文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行政许可法全文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从7月1日开始实施的《行政许可法》,是中国立法史上一部伟大的杰作,是世界上以单行法形式颁布的第一部行政许可法,是中国建设法治社会历程中收编政府权力、真正还权于民

  从7月1日开始实施的《行政许可法》,是中国立法史上一部伟大的杰作,是世界上以单行法形式颁布的第一部行政许可法,是中国建设法治社会历程中“收编”政府权力、真正还权于民的里程碑。为了帮助广大读者认识、理解这部法律的内涵与意义,本报记者采访了参与此法讨论与修改的省政府法制办张武扬主任等众多政府官员,以及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宏光等多名专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部与广大百姓关系最为密切的法律进行多方面的解读。

  行政许可法——“革命”篇

  行政许可,也就是老百姓通常所理解的行政审批。

  《行政许可法》,是继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重要法律。它的实施,对政府来说无异于一场“革命”。这部法律对政府权力的约束与控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科学性与坚定性。

  第一:县政府无权设“门槛”

  行政审批是行政机关的一大法宝,上自国务院、下至乡政府都可以根据自身利益,设置审批“门槛”。在我省某乡连老百姓杀年猪都要报批。《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具备行政许可设定权的只有三级国家机关: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二、国务院;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期、其常委会,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我省只有合肥与淮南两市),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即使这些机关也不能随意设定行政许可,而必须依据法定的权限。比如第三层次的国家机关设定行政许可便有诸多限制。

  第二:审批范围大大缩小

  此前行政审批项目多如牛毛,《行政许可法》则将审批事项主要限制在六个方面: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事项;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事项;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有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质的事项等。

  第三:政府不能“出尔反尔”

  《行政许可法》规定了“信赖保护”原则:行政机关做出许可后,不得擅自改变和废止已经依法生效的行政许可,即使是因为政策变化、工作失误或经验不足等原因。如果由于公共利益的原因,确需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也要依法进行,尽可能提前告知老百姓,并对老百姓因此受到的损失给予合理的、适当的补偿。

  第四:“暗箱操作”难了[page]

  “暗箱操作”问题,也是行政许可过程中的一大弊病。批准条件是什么?多长时间有结果?由于规定不明确,为“暗箱操作”留下了生存空间。针对这些问题,《行政许可法》开出了信息公示、决策公开、依法听证等一系列“良方”。

  第五:百姓有了参与权

  以前,设定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一言堂”,老百姓无法参与;而《行政许可法》给公众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权。比如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要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就要在20日内组织听证。

  第六:禁止借机生财

  如参加资格考试时,考生常常被迫参加强制性的考前培训,购买指定教材,多花了不少“冤枉钱”。《行政许可法》规定任何部门不得组织强制性的资格考试的考前培训,不得指定教材或者其他助考材料。

  《行政许可法》值得圈点的地方很多,总之,它通过“收编”政府权力,使百姓的权利得到空前释放。

  行政许可法——反腐篇

  传统的行政审批方式,为行政机关及其官员的腐败埋下了祸根。比如,如果谁能弄到一个行政审批批文,转手倒卖出去,就能挣个“百万富翁”。权力与金钱在这里十分巧妙地达成了默契。而《行政许可法》通过精密的程序设计与制度设计,来严格规范行政许可权力,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廉洁从政、高效施政。

  第一,“收编”权力。以前行政机关不论层级高低都热衷于设定审批,连乡镇一级政府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利益需要,大搞各种行政审批。这成为部门腐败的最大根源。“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法定化”就是对这种现象的概括。《行政许可法》则取消了国务院部门规章的行政许可设定权,不许地方政府对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设定行政审批,以此防止各部门自我授权,从而谋取小团体或者个人的利益。

  第二,“归还”权力。《行政许可法》大大缩小了行政审批的范围,今后除了六类事项可以设定许可,其余不该政府管的,将交给市场、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腐败就是利用公权谋取私利,权力越大腐败的机会也就越多,“还权于民”、“让权于社会”的法律精神,将有效防止公权力的腐败。

  第三、不收费制度。《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不得收取任何费用,除非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即使依法收费,也要按照公布的法定项目和标准执行,所收费用必须全部上缴国库。这些规定切断了行政审批与经济利益之间藕断丝连的联系。[page]

  第四,程序制约。《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行为中要坚持以下原则:告知原则、时效原则、简便原则、听证原则、公开原则、及时救济原则。如在设定许可之前应当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的形式听取民意。听证制度限制了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防止了权力的滥用。

  第五,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是孳生集团腐败的毒瘤。《行政许可法》规定,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设定的行政许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这就是该法从反对地方保护主义的角度来规范行政许可权。

  第六、监督制度。《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依法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公众有权查阅行政机关监督检查记录”。同时规定,被许可人如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行政许可证件,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行政许可的,被许可人将受到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这样,通过双向监督有望达到良好的防腐与反腐效果。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行政许可法》通过一系列的严密程序与控权机制,给行政机关及其官员的腐败行为筑起了一道“防火墙”。

行政许可法全文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4171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行政许可法全文律师团,我在行政许可法全文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问
行政许可法的有关内容
你好,公安机关行政许可工作规定已经2005年9月8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规范公安行政许可工作,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安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法律、法规授权实施行政许可的公安机关内设机构,适用本规定有关公安机关的规定。   第三条 公安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合法、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等原则。   第二章 申请与受理   第四条 公安机关依照《行政许可法》第三十条规定进行公示可以采取设置公告栏、触摸屏或者查阅本等方式进行。已经建立公共信息网站的公安机关还应当将该条规定的公示内容以及受理机关的地址、咨询电话在网站上公示。   第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需要取得公安行政许可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提出申请。   申请人可以委托代理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也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行政许可申请,但是依法应当由申请人到公安机关办公场所当面提出行政许可申请的除外。   对申请人委托代理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的,公安机关应当要求当事人出具授权委托书或者在申请表上委托栏中载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简要情况,并签名或者盖章,出示委托人身份证件。   第六条 公安机关应当在办公场所便于公众知晓的位置公布受理行政许可的内设机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   办公场所分散、行政许可工作量大的公安机关可以设立统一对外、集中受理公安行政许可申请的场所。   第七条 同一行政许可需要公安机关多个内设机构办理的,由最先收到申请的机构或者本机关指定的机构统一受理,并负责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   接到申请的机构应当将行政许可申请转告有关机构分别提出意见后统一办理,或者组织有关机构联合办理。   第八条 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可以将自己负责实施的行政许可,委托县、区公安机关受理。   第九条 申请材料有更正痕迹的,受理机关应当要求申请人在更正处签名、盖章或者捺指印确认。   第十条 受理机关接到行政许可申请后,应当就下列事项进行初步审查:   (一)申请事项是否属于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事项;   (二)申请事项是否属于本机关管辖;   (三)申请材料是否齐全和符合法定形式,内容填写是否正确。   第十一条 受理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经初步审查,按照下列情形分别作出处理:   (一)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即时口头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申请人要求书面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出具不予受理决定书;   (二)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口头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申请人要求书面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出具不予受理决定书;   (三)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并由申请人签字或者捺指印确认;   (四)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五)申请事项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行政许可申请。   第十二条 对申请人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申请的,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五日内按照第十一条的规定分别情形作出处理,并通知申请人。逾期未通知的,视为受理。但因为申请人原因无法通知的除外。   第十三条 公安机关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的,应当出具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凭证。受理凭证应当注明申请事项和办理时限、联系人、咨询电话和收到的申请材料的目录,加盖本机关专用章,并注明受理日期。公安机关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无需出具受理凭证。   公安机关依据本规定第十一条第(一)项和第(二)项出具的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决定书应当写明理由,告知申请人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加盖本机关专用章,并注明日期。   第三章 审查与决定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后,除依法可以当场作出许可决定外,应当指定工作人员负责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审查人员审查后应当提出明确的书面审查意见并签名。   第十五条 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公安机关应当指派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核查可以采取实地或者实物查看、检验、检测以及询问、调查等方式进行。核查应当制作核查记录,全面、客观地记载核查情况。核查记录应当由核查人员和被核查方签字确认。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在审查行政许可申请时,涉及专业知识或者技术问题的,可以委托专业机构或者专家进行评审,由专业机构或者专家出具评审意见,也可以召开专家评审会。   公安机关不得事先公开专家名单。专家评审会不公开举行,申请人不得参加专家评审会。   公安机关作出最终决定时应当参考专业机构或者专家评审意见。   第十七条 公安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或者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应当告知利害关系人行政许可事项,并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申辩和要求听证。   对申请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陈述和申辩,公安机关应当记录在案,并纳入行政许可审查范围。   申请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公安机关应当在申请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提出听证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组织听证。   第十八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举行听证的事项,或者公安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安全等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公安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公告期为十日,并在公告期满后二十日内举行听证,公告期不计入公安机关办理行政许可的期限。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公告期内报名参加听证的,公安机关应当登记。公告期内无人报名参加听证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案卷中载明,不再举行听证。报名人数过多难以组织安排的,公安机关可从报名者中采取随机方式确定五至十人参加听证。   第十九条 行政许可听证由负责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担任听证主持人。   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不承担组织听证的费用。   经过听证的行政许可,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未经听证的证据,不得作为行政许可决定的根据。   第二十条 公安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应当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或者其授权的工作人员批准。   第二十一条 公安机关拟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对申请人申请的行政许可范围、数量、期限、内容等事项有重大改变的,应当事先告知申请人,征得其同意,并在申请材料上注明。申请人不同意的,依法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   第二十二条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许可,必须遵循《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期限。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依法应当先经下级公安机关审查后报上级公安机关决定的行政许可,下级公安机关应当自其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审查完毕,并将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报送上级公安机关,上级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下级公安机关报送的审查意见和申请材料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决定。   第二十三条 公安机关依法收取行政许可费用,必须向交费人开具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票据。   第二十四条 被许可人申请变更行政许可事项的,按照行政许可申请程序和期限办理。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公安机关应当按照《行政许可法》第六章的规定加强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监督检查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一) 实地检查;   (二) 抽样检查、检验、检测;   (三) 查阅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相关资料;   (四) 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监督检查方式。   第二十七条 公安机关监督检查人员公开对被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向被许可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对公共场所监督检查时,可以采用暗查方式。   第二十八条 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公安机关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依法督促设计、建造、安装和使用单位建立健全相应的自检制度。   第二十九条 公安机关监督检查人员在监督检查时,发现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存在安全隐患,能够当场改正的,应当责令设备、设施所属单位当场改正;不能当场改正,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当场口头或者书面责令暂时停止建造、安装或者使用,并在二十四小时内向所属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报告后二日内向建造、安装或者使用单位送达正式处理决定书,责令其限期整改。对属于其他行政机关管辖的,应当及时通知其他行政机关。   被许可单位存在安全隐患,拒不整改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予以处罚或者采取强制措施督促其整改,并可以向社会公布其安全隐患情况,在隐患单位挂牌警示。   第三十条 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被许可人档案。   公安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予以记录,并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保留期限为两年,法律、法规和其他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一条 被许可活动属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直接涉及公众利益的,公安机关可以公布对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以及对被许可人从事许可活动的评价意见。   被许可活动涉及公共安全的,公安机关可以建立被许可单位的公共安全等级评定制度,并向社会公布被许可单位的公共安全等级。   第三十二条 公安机关依照《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撤销行政许可时,应当作出书面决定,并告知被许可人撤销行政许可的法律依据和事实基础,同时责令当事人自行政许可撤销之日起停止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撤销行政许可应当收回许可证件。当事人拒绝交回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注销,并予公告。   第三十三条 公安机关鼓励个人和组织参与对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监督。   个人或者组织向公安机关举报违法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经查证属实的,公安机关可以给予适当奖励。   第三十四条 对利害关系人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提出的撤销行政许可请求,公安机关应当进行调查,并自收到撤销行政许可请求之日起一个月内作出处理决定,告知利害关系人。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调查清楚,作出处理决定的,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时限。延长时限不超过一个月。   对在法定复议期限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撤销行政许可请求的,按照行政复议程序处理。   第三十五条 公安机关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应当事前告知被许可人或者向社会公告,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六条 公民依法要求查阅行政许可决定或者监督检查记录的,应当出示身份证明。公安机关不能安排当时查阅的,应当向申请人作出解释,并在五日内安排查阅。   查阅人要求复制有关资料的,应当允许。复制费用由查阅人负担。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许可资料,不予公开。   第五章 执法监督   第三十七条 上级公安机关及其业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公安机关及其业务部门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并将其纳入执法质量考评范围,及时纠正行政许可实施中的违法行为。   公安机关警务督察部门应当加强对行政许可工作的现场督察。   第三十八条 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实施行政许可的举报和投诉制度,公布投诉电话或者信箱。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举报或者投诉,应当及时查处。   第三十九条 公安机关从事行政许可工作的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并可以视情调离行政许可工作岗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二)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的;   (三)一年内受到二次以上投诉,且投诉属实,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   (四)其他违法违纪情形。   第四十条 公安机关从事行政许可的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许可工作中有执法过错的,按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公安机关办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 公安部其他规章对实施某项行政许可有特别规定的,依照特别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自2005年12月1日起实行。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网 在线
7x24小时在线 平均5分钟响应
继续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