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鉴定真伪,也在“鉴定”良心

2019-10-28 17: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行政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行政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随着收藏行业的日见渐兴盛,艺术品鉴定,也在收藏中显得举足轻重。由于流通的艺术品中鱼目混珠,于是,初入此道者十分希望权威人士帮助鉴定,辨别真假,对艺术品能够买个放心。可人们万万没想到是,在普通收藏者眼中视为高尚神圣的艺术品鉴定,如今也有作假,这既诱人
随着收藏行业的日见渐兴盛,艺术品鉴定,也在收藏中显得举足轻重。由于流通的艺术品中鱼目混珠,于是,初入此道者十分希望权威人士帮助鉴定,辨别真假,对 艺术品能够买个放心。可人们万万没想到是,在普通收藏者眼中视为高尚神圣的艺术品鉴定,如今也有作假,这既诱人上当,又亵渎了艺术品鉴定的神圣光环。        
             鉴定证书 从奉为至宝到弃如敝屣
在上世纪90年代,艺术品若附有专家的鉴定证书,人们对该藏品便会刮目相看,不仅被视为真品无疑,而且身价倍增,鉴定证书可以说是藏品的市场通行证。
  而如今,随着收藏行业的发展,不仅市场上的赝品泛滥成灾,鉴定证书也是满天飞。若到收藏市场上去转一转,只要你对一件有一眼的仿品看上一眼,保不准主人就会掏出本鉴定证书来,向你证明这是经过某某权威机构、某某权威专家鉴定了的真品,你大可放心购买。
   杭城一家知名拍卖公司的老总告诉记者:现在拍卖行在征集拍品时,只看东西,不看鉴定证书,因为现在的鉴定证书太不可靠了。目前,由于文物鉴定行为和文物 鉴定公司设立的不规范,一些文物研究机构中有职称的研究专家随意涉足商业文物鉴定领域,随意开具文物鉴定证书。这些专家开具的证书,有的因辨伪能力欠缺而 看错,有的因金钱左右而错开,令许多业内人士不屑一顾,五花八门的文物鉴定书在业内人士心目中正在迅速贬值。
  据了解,现在一般民间鉴定, 要么收取艺术品估价的5%-10%,甚至20%的鉴定费;要么收取一定额度的初鉴费后,鉴定为真品还要加收鉴定费。所以有的鉴定人员故意将价格估高,或将 假的说成真的,目的是赚取非法利益。而有鉴定资格的单位作鉴定,只看艺术品的真假,告诉藏家所鉴定的东西有没有收藏价值,而且收取的鉴定费也很低,一般都 不估价,而且不出具鉴定证书。而民间鉴定机构所出具的鉴定证书,因既无相应的资质,又不担负法律责任,难怪要被人弃如蹩履。                                                                              鉴定人员 从明哲保身到滥竽充数
业内资深人士透露说,中国收藏市场目前还没有职业的鉴定专家,目前从事鉴定的专家都是“兼职”的,他们主要由三类人员构成:文博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占目 前从事文物鉴定工作人员的七成左右,其优势在于长年同文物打交道,见多识广;学者,占从业人员的两成左右,他们具备丰富的文博知识;考古及文物修复人员, 占从业人员的一成左右。 [page]
  过去,这些鉴定人员受到体制和职业规范的约束,他们明哲保身,一般不向社会提供鉴定服务;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他们中的一些活跃分子,开始把触角伸向市场,或是退休后兼职,或是在职时“走穴”搞起了文物鉴定。又由于尺有所短,学有所专,而民间鉴定又要求专家是“万 能”的,有些专家也经不起金钱的诱惑搞“通吃”,在跨越自己研究领域的鉴定中滥竽充数,鉴定难免会黑白颠倒、指鹿为马。
  此外,文物交易市 场里也有少数鉴别能力比较高的人。据业内人士介绍,现在的民间艺术品鉴定师,大多数是见识过各种造假手段的藏界高手,或是某一方面艺术品的研究行家,他们 中的多数人能甄别真假,也能自尊自爱,遵守职业操守,坚持对所鉴定的艺术品严格把关。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只是略懂些皮毛,有的只上了几天培训班,混了一张 证书,便也开始自称“鉴定家”,有的虽然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缺少必要的职业道德,打着文物鉴定的幌子,大发不义之财,不惜昧着良心作“鉴定”,将假货 说成真品,将真品说成假货,或者乱估价位。                                                                        鉴定行业 从浑水摸鱼到朗朗乾坤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文物鉴定正处在浑水摸鱼阶段,造成鉴定作假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鉴定者本身缺乏扎实的基本功底,只是略懂皮毛,便自诩是“鉴定 师”沽名钓誉,四处坐台搞鉴定赚钱。其次是一些拍卖行为了增加效益,故意让“鉴定师”看漏仿制水平极高的赝品,为鉴别能力不高的买家设置陷阱。再次是委托 方与鉴定方联手,作假谋利。如上海市某古董商委托一家快运公司托运7件套老红木家具,因运输中过失,家具被损坏,官司打到法院。法院委托某资产评估公司评 估,专家初次鉴定为9万元,但该评估公司想多赚钱,要专家鉴定为30万元。
  市收藏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亮认为,从有利于古玩行业的健康发 展出发,有关方面应着手规范鉴定行为,整顿鉴定队伍,这不仅事关保护收藏者的利益,而且事关我国文物行业的形象。有关人士建议,文物管理部门应该承担起这 一职责,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艺术品鉴定行为准则,并实行业务考核,对考核合格者发给艺术品鉴定上岗证书。同时,司法行政部门应尽快建立对艺术品复鉴的司法 鉴定机构,并对鉴定作假者追究法律责任。   [page]
行政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1684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行政法律师团,我在行政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