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美国耶路全球公司的扩张之路

2019-06-21 03:28
找法网官方整理
物流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物流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全球最大的货车运输集团耶路全球公司(YRCWorldwideInc.Nas-daq:YRCW,下简称耶路公司),早在2006年1月就探足中国物流市场,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在华推出使用该公司卡车的

  全球最大的货车运输集团耶路全球公司(YRCWorldwideInc.Nas-daq:YRCW,下简称耶路公司),早在2006年1月就探足中国物流市场,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在华推出使用该公司卡车的运输服务。

  聚焦在华物流和卡车运输,耶路集团希望通过紧贴美国本土客户在华业务的拓展,来完成其市场前期切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比尔·佐拉斯(BillZollars)曾公开表示,会把公司在华服务的目标定位于美国公司,如沃尔玛(Wal-Mart)、家得宝(HomeDepot)等零售商。“沃尔玛和家得宝没有可靠的运输合作伙伴把货物从生产厂或配送中心运往港口,”佐拉斯表示,“这是我们弥补这一缺口的战略机会。”公司计划首先建立一支小型的现代化卡车运输队,为几家美国客户来往于上海港及其在华制造中心和分销中心的货物提供服务。佐拉斯透露,公司今年在中国计划以不超过100辆卡车的规模起步,为4至5家主要制造商或零售商提供服务。他同时表示,目前尚未决定将来是收购一家中资卡车公司还是采购自己的卡车。如果业务运营良好,公司将把服务扩展到中国其他地区。耶路在中国的投资计划会分别从物流和卡车运输业务入手。

  2006年,耶路集团已经在广州、上海、天津和广州天恒物流公司总经理刘承敏对记者说。“近年发生的外资并购都发生在北方企业中,这不是巧合,该是一种必然!”

  刘承敏认为,北方物流企业重操作,轻管理;重利润、轻理念。这些企业在过去十多年,政策环境不完善,市场商机多的情况下迅速扩张,缺乏核心竞争力。没有管理,没有理念,企业就没有灵魂,就没有核心竞争力,一旦企业遭遇资金、人才、管理瓶颈,企业很快丢魂。

  当今市场的较量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资源等方面较量,而是运营管理理念的较量。但做为道路运输市场的东道主,多数并没有在自己的家门口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成熟的运营管理理念。

  先进的运营管理理念像一条深水河,横亘面前,等待跨越。“卒子过河顶个车”。可是有多少本土企业过河?我们似乎只见外企越来越多的过河,从国际化到本土化,洋物流不断更新着理念。

  更让我们尴尬的是,充当外企卒子的并非都是他们自己的队伍,而是他们并购的本土企业——中国的道路运输企业。在外资企业的运营和管理理念面前,部分民营物流企业纷纷臣服。在外资强大的资本和理念攻势下,他们刚刚摸索的一些运营和管理模式顷刻丢魂。

  由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2006年下达的课题《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的现状和对策研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和会调研的报告指出:目前,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外资在部分领域出现垄断。

  目前在物流业的三个领域中,外资已经占据了短期内难以打破的垄断地位。这三个领域是,国际快递;航运物流;进入中国的国外制造企业、餐饮企业带来的物流业务,如汽车物流等。

  其中垄断现象最为明显的是国际快递领域。目前,国际四大快递巨头已控制了中国国际快递市场80%的份额。并在开放后通过并购强化了垄断地位。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中的运输服务逆差高达130.2亿美元,约为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总额的1.4倍。

  《孙子兵法》告诉我们,最可怕的攻占是“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也许,我们几家本土企业被外资并购,我们某些城市区域被外资垄断,都不必担心,值得担心的是我们本土的、合身的运营和管理理念被外企攻破。

  供应链的竞争

  外资并购会不会带来经济安全?

  “会带来经济安全?这种说法纯属空穴来风!”中国配货网CEO翟学魂对记者说,“我们中国公路运输市场的盘子有10000亿元,而华宇、佳宇、大田加起来不到20亿元,所占的份额还不到1/1000,怎么可能危及国家经济安全。”

  翟学魂认为,因为几家企业被收购就担心整个物流业,甚至担心国家经济安全,听见一棵树被哗然砍倒就担忧整个森林危在旦夕,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不过,经营中国配活网的翟学魂该记得高达10000亿的中国公路运输市场,其中只有1%至3%是大型运输公司完成的,其余的都是有不计其数的个体户、私营企业来经营。也因道路运输市场弱、小、散、乱,和信息不对称,中国配货网的价值也凸现出来。[page]

  若说,中国道路运输市场是个森林,也只是由大量弱小的中小企业组成的幼苗森林。没有成树的深深根基,一棵树倒下就可能殃及邻居。

  弱小散乱的道路运输市场更像一个骨牌阵局,一个骨牌倒掉就可能带来骨牌连锁效应。这也许是2006年物流市场全面开放的元年,华宇卖身,大田等紧随其后的原因。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也指出,目前,分散的小规模运输仍是中国运输服务的主流,尚缺乏在市场中起引导作用和集约服务的龙头企业。

  据《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的现状和对策研究》报告显示,国际产业链中的高端服务领域目前主要由外资控制,中国物流企业还没有能力进入。目前,外资企业在中国主要为外资货主服务,其98%的客户是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而本土物流企业以服务国内客户为主,聚集在中低端市场上。

  业内人士指出,短期来看,外资物流企业尚未给中国物流业以及整个经济带来严重威胁。未来中外企业的较量在于供应链的较量,一旦供应链的控制权掌握在外资手中,后果不堪设想。外资目前正通过并购等形式扩大垄断优势,一旦外资垄断格局形成,一方面外资企业将有话语权制定行业的“游戏规则”,获得超额垄断利润;另一方面外资企业也会同步拥有掠夺性的定价权,这势必摧毁我国中小物流企业。

  风险需以法防范

  外资并购带来的一些潜在风险,也已经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

  6月1日,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孙鹏表示,2006年,中国共批准外资并购项目约1300个,同比增长2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亿美元,同比增长49%。呈现特点为:一是并购方式以股权并购为主,并购对象以非国有企业为主;二是并购投资主要投向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流通、服务行业……可以说,重资并购成为外资企业的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重要渠道,而从主要投向看,流通、物流等服务行业是成为重点。

  去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在首次审议反垄断法草案时,有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全国人大代表和部门表示,“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和政策措施,既有利于继续利用外资,又可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他们提出,对于外资并购国内企业,除应依照反垄断法的规定进行反垄断审查外,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国家安全审查。随后8月,商务部等6部门公布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要求:“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并取得实际控制权,涉及重点行业、存在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因素或者导致拥有驰名商标或中华老字号的境内企业实际控制权转移的,当事人应就此向商务部进行申报。”

  6月24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的反垄断法草案增加新规定,要求对外资并购国内企业,除进行反垄断审查外,还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国家安全审查。

  相信《反垄断法》的出台对依法引导和利用外资投资我国物流业有重要意义。



物流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040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物流纠纷律师团,我在物流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