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正确认识口供效力

2019-06-15 23:5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司法鉴定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司法鉴定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口供,也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关案件的情况向侦查、检察和审判人员所作的陈述。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自己有

口供,也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关案件的情况向侦查、检察和审判人员所作的陈述。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自己有罪的供述和说明自己无罪、罪轻的辩解。这种供述和辩解作为刑事证据之一,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口供具有可塑性和易变性的特点,在特定因素以及外在条件的影响下,被告人推翻其原有有罪供述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公诉机关经常面临因被告人当庭翻供而难以有效支持控诉的情况,也使审判机关经常面临对被告人庭前所作书面口供材料与当庭供述的取舍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刑事审判目标的实现。

一、口供不一致的成因

侦查人员违法取证。这主要表现在刑讯逼供、指供、诱供几个方面。当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后,侦查人员求胜心切,不是继续作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而往往是以犯罪嫌疑人为突破口,采取非法方法使犯罪嫌疑人作出有罪供述。

串供导致翻供。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受委托的律师……可以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法律的规定一方面保障了犯罪嫌疑人辩护权的行使,另一方面因为没有相应防范串供措施,又为那些不恪守职业道德的执业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风报信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侥幸心理作祟下翻供。这种侥幸心理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纯粹的侥幸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翻供往往无理无据,仅仅出于本能;另一种是熟知法律或具有反侦查经验而产生的侥幸心理,持这种心理的主体往往具有一定的法律素质,或本身就是公安司法人员,企图凭借自身优势,逃避法律制裁。

记忆差异引起前后口供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是对事物的记忆逐渐淡化所致,比如使用相同的手段,在大致相同的地点多次作案,对每次犯罪记忆不清晰。

二、对口供应注意加以印证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这一规定充分肯定了其他证据的重要作用。但司法实践中把口供作为证据之王,甚至不惜以刑讯逼供等违法手段获取口供的现象仍有相当的市场,一旦获取口供就认为万事大吉,很少再在其他证据上下功夫。因此,执法人员尤其是侦查人员应树立高度的证据意识。一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取证,“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二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有效形式固定证据。如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讯问及对证人的询问应由侦查人员二人进行,对所作笔录的更改之处应由被讯(询)问人签名,或以按手印的方式认定。三要善于用文字表述证据之间的关联性,充实证据的内容,如对指纹、脚印所作,要想使该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书具有证明力,应当在现场勘查笔录中表述:从现场某物上提取指纹、脚印若干枚,以免因查不出出处而使该证据不具有证明力,最终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

司法鉴定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1380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司法鉴定律师团,我在司法鉴定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