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名誉权纠纷如何确认侵权行为地

2021-07-17 08:43
找法网官方整理
侵权责任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侵权责任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在实际情况中,侵权行为是非常多的,或许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引发一场纠纷。发生侵权行为后,侵权者承担侵权的责任。而侵权行为侵犯的对象是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两种。侵权纠纷由侵权行为地法院管辖,那么名誉权纠纷如何确认侵权行为地?以下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一一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名誉权纠纷如何确认侵权行为地

  名誉侵权产生纠纷的,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如果是网络侵权的,侵权地一般是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所在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十四条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

  第二十五条 信息网络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所在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包括被侵权人住所地。

名誉权纠纷如何确认侵权行为地

  二、侵犯名誉权的表现

  1、侮辱行为

  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漫画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的表现形式有:

  (1)以口头语言或动作(非暴力)侮辱他人。

  (2)以暴力的方式侮辱他人。

  (3)以书面语言的形式侮辱他人。

  2、诽谤行为

  诽谤,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名誉的行为。所谓“故意”,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明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构的,不存在的,但因可以达到贬损他人名誉而仍然散布的行为;所谓“过失”,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不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假的,但因可以达到攻击目的而贬损他人名誉 或因好奇而散布、传播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不是虚假的,散布这些事实涉及隐私,其目的是为了贬损其名誉的,亦可因泄漏个人隐私贬损他人名誉而承担 侵权责任。

  诽谤的表现形式有:

  (1)语言诽谤。如通过口头语言将捏造的事实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誉受损。

  (2)文字、漫画诽谤。如通过撰写文章或绘制漫画,捏造事实并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誉受损。

  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

  新闻报道失实,是指新闻报道与事实真相不符的情形。如果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损,则应视为侵害他人名誉权。但考虑到新闻的时效性,新闻报道存在一些差错也在所难免,故新闻报道中出现一般性的失实,可不作侵害名誉权处理。只有在新闻报道中严重失实并致他人名誉受损时,才视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4、评论严重不当

  评论严重不当,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的评论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的情形。评论严重不当,且致他人名誉受损时,应认定为侵害名誉权。但基于言论自由的理念,对评论予以苛责也不合适。因此,如果评论仅仅是用语不当或遣词造句不确切,且无故意或过失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和用语时,不能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三、如何取证

  1、侵权事实的有关证据:以文字或音像制品形式侵权的,提供相应载体;以口头形式侵权的,提供证人证言或有关证明材料;以其他形式侵权的,提供相应证据。

  2、侵权后果的有关证据: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证据;造成精神损失的,提供相应证据。

  3、原、被告若为法人,应提供法人资格证明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4、需委托他人代理诉讼的,提交授权委托书。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名誉权纠纷如何确认侵权行为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侵犯名誉权是属于侵权行为,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如果是网络侵权的,侵权地一般是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所在地。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上找法网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侵权责任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9960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侵权责任法律师团,我在侵权责任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