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法总则对于公众权利的规定是什么?

2016-07-08 14: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民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民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民法典堪称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每一个人的权利息息相关。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权利,包括选举权、参政权等公权利和人身权、财产权等私权利,而一部完整全面周延的民法典,几乎包含着公民私权神圣的所有密码。下面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民法总则中关于公众权利的规定。

  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虽只有一字之差,但绝非简单的修改完善。民法总则要起统领全局的作用,必然要求立法各方凝聚基本的价值共识。

  备受瞩目的民法典编纂将有重大进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9日作工作报告时提出,今年将制定民法总则,健全民事基本法律制度。此前人大会议发言人傅莹也透露,我国民法典编纂工作已再次启动,第一步就是制定民法总则,预计今年6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民法典堪称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每一个人的权利息息相关。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权利,包括选举权、参政权等公权利和人身权、财产权等私权利,而一部完整全面周延的民法典,几乎包含着公民私权神圣的所有密码。现行民法通则1987年1月起施行,至今已近三十年。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经济深刻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也带来了公民权利的勃兴和民事利益调整的复杂化,过于粗疏的民法通则早已不堪重负。

  但是,由于调整范围之宽广,关涉利益之复杂,立法技术之精妙,民法典的编纂之难,远非常人所能想象。当年叱咤风云的拿破仑不以军功自傲,而以一部民法典为荣,足见民法典在世间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曾四次启动民法典制定工作,最终都因为条件不成熟而搁置。直到2014年,在民事领域单行法律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

  民法典编纂堪称新中国历史上最庞大的立法工程,按照立法机关的思路,将分两步走:先是编制民法总则,然后整合其他民商事法律为民法典。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的奠基部分,其优良与否直接决定整部民法典的质量。作为中国未来公民私权圣典的提纲挈领者,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虽只有一字之差,但绝非简单的修改完善。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则部分,也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总纲,担负着为整个民法确立核心价值与基本原则的重任。因此,制定民法总则既要着眼于民法典的统一建构,吸收并涵盖单项民事法律的制度理念;而且要体现新的时代特征,回应权利时代的公众关切,为未来中国民法典的“落成”奠定价值根基。

  民法总则的制定过程,也是凝聚和扩大民法典编纂社会共识的过程。编纂民法典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很多具体问题上都存在不同观点,例如人格权应否独立成编、民事责任要不要单独成编或成章等。民法总则要起统领全局的作用,必然要求立法各方凝聚基本的价值共识。可以说,好的民法总则聚起整个民法典的“精气神”,具体的民事法律制度的设计便迎刃而解。由此观之,民法总则看似未直接规定具体的私权内容,却是打造一部公民私权利百科全书的奠基之作。

  【相关知识】

  民法总则该如何规定权利客体?

  在我国民法总则的总体框架设计上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应否规定权利客体以及怎样规定权利客体问题。这关系到民法总则框架结构的理论基础,也关系到民法总则规定民法一般性规则的基本内容。未来民法总则权利客体一章应当规定的主要内容和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民法总则规定本章的标题怎样设置。建议简称为“客体”,在民法典中,环境、语境及含义均已特定,无须添设其他定语,就足以说明问题。

  第二,是否要有关于民事权利客体的一般性规定。民法总则规定民事权利客体,主要是界定民事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的范围,一一列出即可,没有必要作出一般性规定。鉴于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应当作出一般性规定,因而予以规定也无妨。

  第三,是否应当规定身份利益。民法总则是否规定身份利益为权利客体在于亲属法是否回归民法典。目前,亲属法回归民法典已成共识,当然应当规定身份利益为权利客体。

  第四,是否规定知识产权的客体。知识产权是民事权利,因而知识产权的客体即智力成果当然是民事权利客体。由于知识产权篇幅过大,民法典无法全部容纳,因而可以在民法总则中规定知识产权的客体为智力成果,以明确知识产权法作为民法典的特别法、知识产权作为民事权利的地位,使知识产权与民法之间建立起“血缘”关系。

  第五,是否规定行为是民事权利客体。一般认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体现为一种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行为的客体才是物或者其他利益。因此,民法总则在关于民事权利客体的规定中应当包括行为。

民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9958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民法律师团,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