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什么是法定监护人

2022-05-12 17: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民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民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法定监护人是指担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一般来说是指父母。监护人是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起到教育、爱护以及抚养的人,对于未成年是十分重要的,法定监护人不履行监护义务的,法院有权重新指派监护人。

什么是法定监护人

  一、什么是法定监护人

  法定监护人,是指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担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的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法定监护人包括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和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包括三种:

  (一)未成年人的父母;

  (二)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

  (三)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等法人组织。

 什么是法定监护人 

  二、法定监护人的范围

  监护是对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设定专人保护其利益,监督其行为,并且管理其财产的法律制度。

  法定监护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监护人范围和顺序的监护。法定监护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担任。民法通则第16条第1款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父母对子女享有亲权,是当然的第一顺位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父母单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

  法定监护人的顺序有顺序在前者优先于在后者担任监护人的效力。但法定顺序可以依监护人的协议而改变,前一顺序监护人无监护能力或对被监护人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权从后一顺序中择优确定监护人。

  三、法定监护人的义务

  监护人员负有保护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义务。在实施义务教育中,初中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主要应承担如下义务和责任:

  (一)必须按时送适龄的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入学;

  (二)必须保证适龄的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接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得让他们中途停学;

  (三)应按规定,交纳政府规定的义务教育杂费;(生活确实困难,无力支付杂费的家庭可向就读学校提出申请减免)。

  (四)必须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配合学校教育好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使孩子能健康成长。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什么是法定监护人的相关内容,一般情况下未成年的法定监护人就是未成年人的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需要承担起监护人应尽的责任,除了生活上给予照顾、物质上予以满足外,还需要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监护,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民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964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民法律师团,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