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房屋漏水纠纷的成因和解决方式

2013-02-21 14:54
找法网官方整理
民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民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一、该类纠纷的特点1、责任主体认定难。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瑕疵或人为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房屋漏水,由于水管等设备在施工完成后大都埋藏于墙体内,而人为因素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不易查找漏水原因,造成审...

  一、该类纠纷的特点

  1、责任主体认定难。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瑕疵或人为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房屋漏水,由于水管等设备在施工完成后大都埋藏于墙体内,而人为因素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不易查找漏水原因,造成审理中对责任主体认定困难。

  2、司法鉴定成本高。漏水原因通常要对房屋工程质量进行鉴定以及受损财产价值进行评估,由于鉴定和评估费用较高,因受损房屋装修均有了一定年份,扣除折旧费后得出的损失往往低于高额的鉴定、评估费用。

  3、双方情绪对立。受损方由于房屋漏水造成财产损失和生活不便,对侵权方存有不满情绪,而侵权方往往态度强硬以各种理由抗辩,导致双方矛盾加剧,不利于法院开展调解工作。

  二、产生的原因

  1、建筑施工原因。由于当前住宅工程大量建设,建筑市场鱼龙混杂,导致房屋质量参差不齐,某些楼房在建材选用、建筑施工方面存在很多瑕疵,导致居民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上下楼漏水现象,由此引发纠纷。

  2、住户自身原因。部分居民认为在自己的房屋内改下水管道等设施是自己的自由,在出现排水问题后没有及时处理,也没有相互沟通协商,导致邻里产生矛盾并升级。

  3、空置性房屋增多。随着投资性住房和流动人口的增多,导致大量房屋空置,这些房屋由于长期无人居住、疏于管理,更易引起漏水事件,且漏水后不易及时发现,扩大了业主自身损失。

  4、社区管理的原因。居委会等社区管理组织没对居民漏水等典型的社区纠纷引起重视,使本可以通过基层调解就能解决的纠纷直接涌向法院,导致此类案件逐年递增。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建筑行业管理。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建筑业的管理,对参与施工建设过程的各责任单位进行检查监督,保障施工质量。同时,加大质量监管和处罚力度,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预防渗漏水等问题的发生。

  2、建立信息互通平台。法院定期向建筑管理部门通报居民住宅楼漏水纠纷情况,建议相关部门督促物业公司加强对小区的管理,做好供暖管道、水管等小区公共设施的保养维修工作,避免类似纠纷发生。

  3、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司法机关通过解说典型案例等形式以案说法,提醒社区居民谨慎装修,定期检查自家管道,合理用水,引导楼房住户提高 “漏水”预防意识,倡导文明和谐的邻里关系。

  4、建立多元化调解机制。邀请社区居委会、派出所等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派出所等熟悉环境和相关人员的优势,平稳当事人情绪,最大限度地化解纠纷。

相邻关系相关知识,推荐阅读:

相邻关系的概念和处理原则   

相邻关系的概念和处理原则     

地役权与相邻权的不同

民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013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民法律师团,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