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关税税率与国际贸易

2019-01-12 01:0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国际贸易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国际贸易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关税收入是我国税收总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4年,它仍占中国财政总收入的19%,占中央一级财政税收总收入的1/3左右。对中央政府来说,关税是仅次于增值税的第二大税。

  关税收入是我国税收总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4年,它仍占中国财政总收入的19%,占中央一级财政税收总收入的1/3左右。对中央政府来说,关税是仅次于增值税的第二大税。由于对中国政府来说,能够调的主要是进口关税,而且在加入WTO过程中,人们关心的焦点在进口关税的税率,因此,该文集中分析进口关税在过去、尤其是近4年内的逐渐调低过程与进口贸易量之间的关系,并且给出了数据变化的趋势分析,这就具有理论意义与政策实践意义。

  初一看,一边是进口关税税率在逐年走低,另一方面,中国的进口量在逐年上升,同时进口关税量也在上升,这似乎有点符合laffer曲线的轮廓。可贵的是,吴家煌与宋君涛先生的这篇文章没有对此采取简单化的态度,他们并没有断然把这几年中国进口关税收入量的上升只归因于进口关税税率的降低,而是把进口贸易量的上升(以及由此而来的进口关税岁入的增加)归因于:(1)中国国内GDP的增长对进口需求的拉动;(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进口贸易体制与国际接轨带来的国际贸易量增加;(3)进口关税征管水平的提高(这会直接造成进口关税岁入的上升);(4)关税税率的调低与进口优惠政策的实施。这些分析,都是恰当的。

  作为评论人,我想提供以下几点意见,补充吴、宋两先生的研究:

  (一)国际贸易(进口与出口)量的急剧上升与关税平均税率的下降,这是过去半个多世纪内的一个全球趋势。据Kei-MuYi(2003年)分析,从上世纪60年代至世纪之交的1999年,全世界的关税平均税率大致降低了11%,但在这40年里,世界贸易却增长了3.4倍!若主要以关税税率的下降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展,则我们显然只能接受贸易对关税的弹性要超过20这个结论。而在标准的国际贸易理论框架中,弹性大于20这已经在数量级上构成一个数量悖论(quantiative puzzle)了。同时,从上世纪60年代到1999年这40年里,全世界关税税率的下调主要发生于1962年至1985年间,这24年中世界平均关税率下降了9%(从1962年的14%降至1986年的5%不到),而全世界的国际贸易在这段时期中增长并不快,国际贸易对关税下调的弹性只有7;可是,从1986年至1999年这14年里,世界平均关税仅下调不到2个百分点,但国际贸易却有了巨额增长,贸易对关税下调的弹性大于50!这就是说,过去40年中发生了国际贸易对于关税下调的“非线性弹性”。这种现象都无法在经典的赫克谢尔—俄林模型中得到理论的解释。

  贸易量的这种巨额扩张也许可以用“产品内贸易”理论作出一定程度的解释。当一个最终产品完整的生产过程分为n个环节在全球各地完成时,作为最终产品的组成部分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半成品与零部件就会依次经历过n个国门的海关,被反复地进口、加工、再出口、……,由于国际贸易的规模是由报关的进出口量加总而成的,这样,在贸易/GDP这一比率关系中,分子不断地发生价值增值,而分母则是不变的,结果势必出现国际贸易对GDP的比率急剧上升。从而引起关税收入的上升。[page]

  (二)进口关税是有结构的,一般说来,初级产品进口的关税税率较低,而最终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较高,这在美、英、瑞典、日本及欧洲共同市场中都存在,中国也不例外,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对进口的制造业消费品课征的进口税率平均高出对中间产品进口的税率15—30个百分点。尽管这几年进口关税都在降,但两者的差别仍存在。因此,吴、宋两位先生文中的表3给出的情形需进一步细化,比如,对工业品关税可分为最终品与中间品的不同关税税率等等。这会使分析更为精确。

  (三)该文的第四节专门对关税税率变化对进口税收的影响作了定量的实证分析,作者把关税税率的变化最终视为是贸易的相对价格或实际汇率的变化,因此具体到计量分析时,实际上是测算了实际汇率变动对进口的影响,并且估算出了中国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6.3 。这项工作是有意义的。但是,这项工作完全依赖于“中国是世界价格的接受者”的假定,即完全是以“小国贸易模型”为其理论基础的。这是大有问题的。进入2000年以来,我国进口需求(如水泥、石油、农产品等)对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的影响力已十分显著,本文直接套用“小国贸易模型”是相当牵强的,因此,计量得到的“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6.3”与实际弹性相比是远远高估的,这也反证了作者的理论假设与方法论存在着严重缺陷。

  (四)从根本上来说,关税的作用主要是有效保护本国经济,协调经济结构的调整。因此关税的总量效应(即关税占一国税收收入的比重)总是让位于其结构效应的。发达国家(如美国)的关税收入占中央政府岁入只有1%左右,而我们的关税收入占中央一级政府税收收入1/3左右,这是经济不发达的标志。从长远看,我们更应研究关税的配置功能,研究的重点应在关税结构。

  对关税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在中国都是初步的,吴家煌、宋君涛先生的这篇文章是富有启发的。拜读之后,对作者的研究工作深表钦佩。随着中国加入WTO后数据的可得性大为增加,我们会在这个领域作出更多富有成果的研究。

国际贸易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8041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国际贸易律师团,我在国际贸易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