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哪些收养行为没有法律效力

2017-02-14 08: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收养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收养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当事人之间做出的收养行为,必须要具有法律效力的,不然的话就无法对当事人的利益作出保护。不过实践中,由于多数人并不清楚法律中的规定,因此做出的收养行为可能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那到底哪些收养行为没有法律效力呢?

  一、哪些收养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

  (一)违反《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的收养行为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这一规定是对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的一般性规定。

  所有民事行为均必须首先同时具备民法通则规定的上述三个条件才能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收养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范畴,所以它也必须符合作为民事基本法的民法通则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的规定,违反者不发生收养的法律效力:

  1、收养关系当事人不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收养行为无效。

  2、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收养行为无效。

  3、违背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收养行为无效。

  (二)违反收养法的收养行为无效违反收养法的收养行为,是指违反收养法规定的原则、实质要件和程序的行为。

  1、违反收养法基本原则的收养行为无效。

  2、违反收养法规定的实质要件的收养行为无效。

  3、违反收养法规定的程序要件的收养行为无效。

  二、如何解除收养关系

  收养关系,经法定程序可以依法解除。

  解除收养关系的法定程序有两种:

  (一)登记解除。

  收养关系自收养人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门部门登记成立,也可以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解除。

  在收养人与被收养人解除收养关系时,如果养子女未成年,应由收养人和送养人协议解除;如果养子女已满十周岁以上,还要征求养子女的意见;如果养子女已经成年,应当由养父母和养子女双方协议。

  当事人达成协议后到收养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办理解除收养关系手续。

  (二)判决解除。

  收养关系人经协议不成,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起诉讼的当事人可以是收养人,也可以是送养人,还可以是成年的被送养人。

  现实中,收养行为没有法律效力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在这个时候,当事人要注意作出处理。不然日后要是产生纠纷的话,自己的利益就有可能得不到保障了。同时,要注意的是,当事人解除收养关系的动机必须正当,不得有逃避履行赡养、抚养义务,违反社会公德的情况。

收养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694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收养法律师团,我在收养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