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婚后男方父母出资买房如何划分房产

2021-05-06 15: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婚姻家庭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婚姻家庭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两个人结婚就免不了买房的事情,有条件的父母为了减轻子女压力,会自己出资给子女买房,一般来说婚前买房最为保险但有的情况不同会在婚后才买。由于买房涉及到夫妻双方财产的问题,容易引起双方矛盾的产生,因此有必要了解下婚后买房的归属问题,今天找法网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婚后男方父母出资买房如何划分房产的相关内容。

  一、婚后男方父母出资买房如何划分房产

  1、在夫妻婚姻存续期间购买的房子,夫妻双方没有明确约定的话,房产证上只写其中一个人的名字,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2、双方父母出钱买房

  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由一方父母出钱的,房产证只能写一个人地名字,如果父母双方共同出钱,由小两口还贷的,房产证写上小两口的名字,就是夫妻共同财产。即使由一方父母出钱还贷,只要房产证上写小两口的名字,同样是夫妻共同财产。

  3、单方父母出钱买房

  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根据《民法典》就房产归属的相关规定,我们首先要明白所谓的“共同财产”的定义,然后需要根据现实中房产实际的权属登记情况即房本上的房主名称、房屋价款法实际支付者以及支付者购房的意图,是否包含赠与等情况。

婚后男方父母出资买房如何划分房产

  二、婚后买房怎样才能属于个人财产

  1、婚前订立财产协议

  如果夫妻双方在婚前订立了财产协议,并经过公证,这样婚后财产就按照该财产协议执行,当一方使用财产协议中约定的个人财产买房时,房子就属于个人财产了。

  2、父母买房,然后赠与子女

  比如男方把钱给父母,由父母出面全款买房,再赠与男方。购买行为是男方父母,房产登记的是男方父母的名字,然后再办理赠与手续,只要明确表示受赠人仅为男方,这样房子也属于个人财产。不过,这种方式牵涉到房产赠与,要缴纳的税费比较多。

  3、婚后卖了婚前个人财产,用该款项买房

  比如男方在婚后将婚前个人财产卖了,然后用该款项再买房,这样房子就属于个人财产了。但前提是能够明确出示证据证明购房款的来源是婚前个人财产,此类案件中经常出现举证困难问题。

  4、婚后买房协议

  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共同或部分各自、部分共同。

  三、婚后买房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双方需要亲自到场进行签约

  夫妻在婚后共同购买房子,那么在房产交易中的买卖合同的签订、房贷的申请以及办理过户手续都需要夫妻二人共同到现场进行办理的,不能只来一人。因为,夫妻在共同购买房子时,会涉及到房产的共有如何分割,两个人贷款的资质如何等问题,那么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就必须要双方共同来办理。

  2、主贷人、次贷人的选择要合理

  夫妻如果进行贷款购房的话,主贷人和次贷人一定要确定好。因为我国信贷政策会有变化,那么确定主贷人和次贷人的时候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不是简单的根据收入高低来制定。通常我们在确定主贷款人时,应当选择夫妻间收入较高较稳定的一方作为主贷人,同时注意年龄的限制,否则会影响到贷款期限。

  3、提前定好房产份额

  夫妻共同购买,那么就会涉及到一个各自所占份额多少的一个问题。为了避免日后的纠纷,夫妻在买房前应该提前确定好房产分配的份额,这样能够在日后婚姻出现问题时按照定好的房产份额进行分割。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因此在共同购房过程中,即使房产证上没有出现另一方的名字,也不影响其对房屋享有所有权。

  4、准夫妻买房注意事项

  由于房子经常是在各位准夫妻决定结婚前进行购买的,那么准夫妻买房一定要注意以下内容:

  准夫妻购买的房子不能作为夫妻婚后的共同财产,那么如果在婚前共同买房的话,房产证上会登记为两个人的姓名,而且如果出资占比不同的话,房产证上也会有相应的证明。因此,婚前购买的房子一定要根据双方的出资多少,制定一个合理的分配比例,这样才能避免日后发生纠纷。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婚后男方父母出资买房如何划分房产的相关内容。婚后买房原则上属于夫妻共有财产的,但是如果某一方父母出资买的,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算做个人财产,如果另一方参与了贷款,离婚时需要将支付的款项返还。为了避免一些矛盾,婚后买房的双方一定将如何购买、贷款、过户协商好。

婚姻家庭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9126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婚姻家庭律师团,我在婚姻家庭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