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互联网金融骗局有哪些

2021-07-29 08:56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互联网金融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互联网金融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我国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互联网行业已经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每年创造很多工作机会和收入。现在互联网金融是时下非常热的一个话题,也是很多普通老百姓们会去讨论的话题之一,它也给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带来了影响,但是却有很多人认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畸形了。那么互联网金融骗局有哪些?以下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一一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互联网金融骗局有哪些

  为吸引投资,这些投资项目和传销组织往往会打出冠冕堂皇的旗号。据警方介绍,很多非法集资的实施者和传销组织都会假借国家、区域或者行业的发展政策,编造或者伪造项目名称,以此来虚构“投资产品”和“发财机会”,增强迷惑性和说服力。要警惕宣传中借用的国家政策或者疑似国家政策的说法,增强辨别力。

  此外,在一些非法集资的案件中,很多组织都会以境外公司的名义开展活动,宣传所谓的投资境外理财、黄金、期货等项目,有的在境外高档酒店召开“投资”推介会。为进一步增强可信度,往往还会有如下行动:收款账户会以外国人名义在境内开立,用于接收投资人的投资款;许诺高收益公司的网站注册地、服务器所在地也在境外或公司高管系外国人。为逃避监管,非法集资的有关网站和投资项目往往频繁变换,尤其是其公司网站,仔细查询可发现多数没有正式备案。而运作具体投资项目的公司,多数都没有从事金融业务的资质。

  在实际运行中,理财骗局往往具有较高的诱惑性和针对性,会组织一些所谓的“促销返利”活动,例如,以个人账户或现金收取资金、现场或即时交付本金即给予部分提成、分红、利息。他们在街头、超市、商场等人群流动、聚集场所摆摊或设点发放“理财产品”广告,尤其以中老年人为主要招揽对象。

  而新型的传销组织,为持续引诱人上当受骗,往往打着“改革创新”经营、投资模式的幌子,比如“电子商务”“消费返利”“连锁销售”“连锁加盟”“网络游戏”“点击广告返利”“慈善事业”“爱心互助”“消费养老”“电子币买卖”等;并增设各种奖项,宣称高收益,例如静态收益、动态收益、直推奖、层推奖、对碰奖、见点奖、报单奖、小区业绩奖等。

 互联网金融骗局有哪些 

  二、互联网金融诈骗案件的特点

  一是犯罪主体技术性强。

  二是犯罪隐蔽性强。网络的虚拟性使犯罪分子不受时空限制,可以不与被害人面对面接触的情况下进行诈骗活动。而且犯罪分子在实施诈骗过程中往往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及其他相关信息,难以追踪定位。

  三是犯罪取证难。由于计算机中的数据很容易被篡改和删除,而且删除后不保留任何痕迹,加上很多信息系统在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时候安全防范设置不强,不具备数据保护等功能。犯罪分子实施破坏、窃取数据后,系统没有自动保留犯罪痕迹,故案发后难以取证和调查。

  四是犯罪成本低,收益高。犯罪分子不用锁定特定犯罪对象,在上网的电脑上轻点鼠标就可以修改信息或者将诈骗信息发布出去,短时间内往往就会收益较大甚至巨大。

  五是犯罪涉及面广。网络不受时空限制,故此类犯罪的犯罪地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被害人也可能分布在多个省市甚至多个国家、地区,这也直接导致了国内多个司法机关或者多个国家、地区对此类犯罪具有管辖权。

  三、个人金融信息受哪些保护

  在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金融机构积累了大量的客户个人金融信息,如个人身份、财产、账户、信用、金融交易、衍生信息等。如何保护这些个人金融信息,成为人民银行工作的重要部分。

  现阶段,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通知》,人民银行对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范围包括: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财产信息、个人账户信息、个人信用信息、个人金融交易信息、衍生信息、其他个人信息。

  1、个人身份信息。包括个人姓名、性别、国籍、民族、身份证件种类号码及有效期限、职业、联系方式、婚姻状况、家庭状况、住所或工作单位地址及照片等;

  2、个人财产信息。包括收入状况、拥有的不动产状况、拥有的车辆状况、纳税额、公积金缴存金额等;

  3、个人账户信息。包括账号、账户开立时间、开户行、账户余额、账户交易情况等;

  4、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信用卡还款情况、贷款偿还情况以及个人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反映其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

  5、个人金融交易信息。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付结算、理财、保险箱等中间业务过程中获取、保存、留存的个人信息和客户在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发生业务关系时产生的个人信息等;

  6、衍生信息。包括个人消费习惯、投资意愿等对原始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所形成的反映特定个人某些情况的信息;

  7、在与个人建立业务关系过程中获取、保存的其他个人信息。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互联网金融骗局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很多非法集资的实施者和传销组织都会假借国家、区域或者行业的发展政策,编造或者伪造项目名称,以此来虚构“投资产品”和“发财机会”,增强迷惑性和说服力。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上找法网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互联网金融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7281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互联网金融法律师团,我在互联网金融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关联法条
  • [1]《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通知》 >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