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

2019-05-05 01:3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宪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宪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一)财产权财产权是指公民对其合法财产享有的不受非法侵犯的所有权。我国现行宪法第13条第1款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所谓合

  (一)财产权

  财产权是指公民对其合法财产享有的不受非法侵犯的所有权。我国现行宪法第13条第1款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所谓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指公民通过合法劳动或其他方式获得并占有一定财产的权利,包括对生活资料和一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其中的生活资料主要包括劳动的和非劳动的薪金或租金收入、储蓄、房屋、交通工具、债券、股票以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的所有权;生产资料主要是指法律允许个人拥有的生产工具、原材料、劳动产品、牲畜等等。

  宪法第13条第2款还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继承权是财产权的延伸,是公民合法财产转移的合法形式。要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就应当同时保护公民的继承权,以使财产本身能无损失地继承下来。为了保障宪法这一规定的实施,我国还通过制定继承法,具体规范了有关财产继承的制度。我国宪法对公民个人财产权以及继承权的保护,不仅有助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平等竞争的环境,使公民个人的财产及时转化为社会财富,而且有助于鼓励拥有财产的公民积极投资,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劳动权

  我国现行宪法第42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劳动权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从事劳动并取得相应报酬的权利。由于劳动是人们生存的基础,也是社会得以生存、维系和发展的条件,因此国家不仅应当保护公民劳动的权利,而且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为公民享有这一权利提供保障。为此宪法第42条第2款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第4 款规定:“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宪法第14条也规定了国家对劳动者的责任,以及国家保护劳动权的根本目的,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

  同时,宪法还规定了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此外,宪法还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page]

  (三)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益

  我国现行宪法第5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华侨是居住在外国的中国公民。我国是世界上侨民最多的国家,华侨分布在世界各地,成为中国与那些国家人民友谊的纽带。同时,华侨也是我国公民,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是我国政府的责任,即国际惯例和国际法上对侨民通常的权益保护,以及按对等原则所确立的权益保护,属于我国政府的应尽职责。根据国际上的通例,我国政府有权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反对强迫入籍,反对歧视和迫害华侨;对于一切反华、排华、迫害华侨和损害华侨正当权益的行为,国家通过外交途径与有关国家交涉,对华侨权益作出保护。

  归侨是已经回国定居的华侨。由于他们在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国内居民有所不同,所以国家制定特殊法律规范予以保护。侨眷是华侨在国内的亲属,他们与国外亲人的密切联系,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对国家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也需要予以特别保护。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从而确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保护制度。

  此外,宪法还规定保障妇女的权利,保障退休人员和烈军属的权利,保护婚姻、家庭、母亲、老人和儿童,关怀青少年和儿童的成长,保护残疾人的权利等等。

宪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5948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宪法律师团,我在宪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