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四川宜宾地震,地震国家赔偿标准是什么

2019-06-20 13:5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国家赔偿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国家赔偿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在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都是无法控制的,正是因为无法控制,因此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是最大的,所以我们只能在灾害发生后,尽全力去救治人员,去保障未被损毁的财产,去挽回还可以拯救的对象,这样才尽可能把伤害降到最低,今天就跟找法网小编一起来看看相关的知识内容。

  近日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截至6月17日晚上10点55分,地震已造成13人死亡、199人受伤、14万余人受灾,部分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今天就跟找法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四川宜宾地震,地震国家赔偿标准是什么及相关问题的解答。

  一、四川宜宾地震,地震国家赔偿标准是什么

四川宜宾地震,地震国家赔偿标准是什么

  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是没有具体赔偿标准的,因修缮房屋有困难的,修缮房屋所需要的补助资金由地方政府负责发放。

  依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

  第十九条 自然灾害危险消除后,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统筹研究制订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规划和优惠政策,组织重建或者修缮因灾损毁的居民住房,对恢复重建确有困难的家庭予以重点帮扶。

  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应当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确保房屋建设质量符合防灾减灾要求。

  受灾地区人民政府民政等部门应当向经审核确认的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对象发放补助资金和物资,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应当为受灾人员重建或者修缮因灾损毁的居民住房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二、救助款物管理是怎样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民政部门负责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的分配、管理并监督使用情况。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调拨、分配、管理自然灾害救助物资。

  人民政府采购用于自然灾害救助准备和灾后恢复重建的货物、工程和服务,依照有关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的法律规定组织实施。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中涉及紧急抢救、紧急转移安置和临时性救助的紧急采购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自然灾害救助款物专款(物)专用,无偿使用。

  定向捐赠的款物,应当按照捐赠人的意愿使用。政府部门接受的捐赠人无指定意向的款物,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统筹安排用于自然灾害救助;社会组织接受的捐赠人无指定意向的款物,由社会组织按照有关规定用于自然灾害救助。

  自然灾害救助款物应当用于受灾人员的紧急转移安置,基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的恢复重建,自然灾害救助物资的采购、储存和运输,以及因灾遇难人员亲属的抚慰等项支出。

  受灾地区人民政府民政、财政等部门和有关社会组织应当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主动向社会公开所接受的自然灾害救助款物和捐赠款物的来源、数量及其使用情况。

  受灾地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公布救助对象及其接受救助款物数额和使用情况。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救助款物和捐赠款物的监督检查制度,并及时受理投诉和举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对自然灾害救助款物和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民政、财政等部门和有关社会组织应当予以配合。

  三、相关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迟报、谎报、瞒报自然灾害损失情况,造成后果的;

  (二)未及时组织受灾人员转移安置,或者在提供基本生活救助、组织恢复重建过程中工作不力,造成后果的;

  (三)截留、挪用、私分自然灾害救助款物或者捐赠款物的;

  (四)不及时归还征用的财产,或者不按照规定给予补偿的;

  (五)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其他行为的。

  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自然灾害救助款物或者捐赠款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限期退回违法所得的款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抢夺或者聚众哄抢自然灾害救助款物或者捐赠款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看到这里,找法网小编相信你也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内容了,对于自然灾害这种破坏力极大的无法抵抗的灾害,自然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因此国家也是会在灾后极力保障好灾民的生活的。好了以上就是四川宜宾地震,地震国家赔偿标准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如果你还有疑问,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国家赔偿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33486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国家赔偿律师团,我在国家赔偿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