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畜产品质量安全与兽药残留的关系

2019-04-01 05:38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产品质量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产品质量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安全放心根据2005年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20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监测全年平均合格率为97.2%,20多城市畜产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监测全年

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安全放心

根据2005年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20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监测全年平均合格率为97.2%,20多城市畜产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监测全年平均合格率为97.0%,5城市水产品中氯霉素污染监测全年平均合格率为97.5%。

2005年,抽检饲料产品合格率为92.4%,饲料中违禁药品检测合格率为99.2%,养殖场生猪尿样违禁药品检测合格率为98.6%。畜禽产品中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为97.9%。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控合格率为97.5%。2007年全国4种动物主张组织中16总共种兽药及其代谢物共11183批的兽药残留检测,残留总招标率为0.5%2006年下降0.16%,“瘦肉精”监测全年平均合格率为98.4%,磺胺类药物残留监测全年平均合格率为98.6%,化学药品抽检合格率78.8%,重大动物疫苗合格率95.2%。

(一)投入品——畜产品源头污染得到有效遏制。预防机制、发现机制、监管机制、解决机制,投入品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二)生产环节——综合示范区、标准化生产示范农场、无公害畜产品生基地、出口示范基地、无规定疫病区。

(三)监管环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稳步提升。

1、法律法规,《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2、标准制修订。

3、检验检测体系愈加完善。

4、认定认证规模不断扩大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产地认证。
(四)贸易方面——畜产品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

(五)宣传方面——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逐步提高。

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原因

1.畜产品生产残留严重超标
  (1)滥用或非法使用兽药及违禁药品,使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超标。残留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来源于饲养过程。有的养殖者及养殖场为了达到防病治病减少动物死亡的目的,实行药物与日粮同步;二是来源于饲料。饲料中添加药物主要防腐剂、抗菌剂、生长剂、镇静剂,其中任何一种添加剂残留于动物体内,通过食物链,均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三是加工过程的残留,硷粉、销芒、漂白粉或色素、香精

 (2)人畜共患病蔓延。传染性疾病加重,新病种类增多;因大量使用抗生素,常见细菌产生了强大的耐药性,致使细菌性传染病严重;营养代谢及中毒性疾病也日益突出。动物疫病严重影响了动物性食品的质量。
  (3)重金属有害物质及生物性有毒物质。铅、汞、镉、砷等这些有毒物质,通过动物性食品的富集作用使人中毒。动物性食品在生产、运输、包装过程中受到污染或用病畜、病禽制成的食品、。[page]
   2.畜产品加工过程污染严重
  (1)卫生条件不能达标。(2)储运条件不合格。 (3)畜产品包装容器破损引起污染。 (4)加工方法对畜产品产生污染。  

3.畜产品掺杂使假突出
   注水增重。加工病、死畜禽。 (3)添加违禁用品。用福尔马林浸泡的“毒毛肚”。

原因

1、利益驱使导致质量安全隐患 生产经营者都希望获得最大的经营效益。三鹿奶粉事件 施用过量饲料兽药生产加工极不规范 畜禽饲养违规操作 畜产品掺杂使假。

2、畜产品质量监管理制度不健全
  (1)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规不完善,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落后。

(3)质量标准法律效力不够。

(4)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和协调性较差。  

3、畜产品质量管理机制不完善
   (1)管理组织体系不协调。(2)管理机构力量薄弱。

4、生产和质量监管技术落后
   (1)畜产品生产加工各环节技术落后

(2)质量检测手段落后。  

5、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下
兽药残留

兽药 在畜禽饲养管理水平较低,动物疾病繁多复杂的情况下,对有效控制动物的疫病,推动养殖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随着兽药及药物在畜禽饲养过程中的长期大量应用和不合理使用,导致畜禽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畜禽产品中兽药及药物残留,直接影响畜牧业发展,畜禽产品贸易,农民增收和人体健康。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各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 兽药及药物残留产生原因

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三大主要因素是动物的疾病,兽药及药物残留和重金属、水质。

(一)、意识上的原因 (1)不正确用药。有意行为,给予畜禽违禁药品。无意行为,抗生素滥用;重复使用药物;随意加大用药量;改变给药途径。(2)不执行休药期规定。(3)生产销售和使用违禁药品管而不严。(4)随意使用消毒剂,人为注水。

(二)、技术上的原因 (1)饲养管理水平比较低下,畜禽抗病能力不高,用于预防和治疗的药物增多。(2)加工过程中生产条件比较落后。

(三)、管理上的原因 畜禽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缺乏兽药残留检验机构和必要的检测设备。兽药残留检测标准不够完善。法律法规不完善,对违法行为执法力度不大,处罚可操作性差;能与国际接轨的畜禽产品标准体系尚不完善。[page]

二、兽药及药物残留造成的危害

(一)、危害人体健康

1、毒性作用——急性中毒慢性中毒 长期食用兽药残留超标畜禽产品后,当体内蓄积的药物浓度达到一定量时会对人体产生多种急慢性中毒反应。

如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治哮喘药一种兴奋剂,心跳加速、手颤及心律不正常等症状,严重者可致心脏病复发甚至死亡。氯霉素——人比动物敏感,灰婴综合征 再生性障碍贫血 四环素——钙的结合 磺胺类——造血机能 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耳毒 红霉素——肝毒 性激素——小儿肥胖 智力下降,性早熟 铅——慢性铅中毒。高铜——肝脏中毒 黄曲霉毒素——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

过敏反应与变态反应 青霉素类四环素类 磺胺类——过敏 休克 皮疹 皮炎 喹若酮类(沙星)——变态反应和光敏反应 异源蛋白 血清——过敏 休克。

2、三致作用 致突——喹若酮类致癌——磺胺二甲 致畸——激素克球粉 砷制剂 硝基呋喃

3、细菌耐药性增加 细菌耐药性是二十世纪公共卫生安全之一,细菌耐药性问题严重,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研究早。我国已起步,制定监测计划。

细菌耐药性方法 科学调查 动物常规采样和检测 兽医临床收集诊断结果与分析 数据收集与分析 细菌耐药性评估 回顾性研究。

监测目的 人和动物健康风险分析 发现新细菌耐药性出现 细菌耐药性发生率和趋势 动物和公共卫生提供技术支撑 兽医诊断和治疗疾病

监测要考虑的因素 动物——分类 种类 不同生长阶段 地域 季节。动物饲料——药物 细菌。食品——细菌

监测主要细菌 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 空肠弯曲杆菌 结肠弯曲杆菌 肠球菌

监测的药物14种盐酸大观霉素、盐酸四环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磺胺异恶唑、头孢噻呋、氟苯尼考、氨苄西林、新诺明、奥格门丁、达氟沙星、恩诺沙星、头孢唑啉

4、对临床用药的影响 药物失效,剂量增加,延误治疗时机,带来副作用

5、给新药开发带来压力 周期长,环节多(残留耐药性试验)成本增加,效果影响

6、兽药残留对环境的影响 对农作物,水、土壤污染。

(二)、对畜产品市场的影响。

畜禽产品兽药及药物残留问题给畜产品市场最直接的负面影响,是降低了消费者对畜禽产品的消费信心,直接后果就是减少消费行为,畜禽产品市场萎缩。[page]
(三)对畜产品出口的影响

日本、韩国、美国等主要贸易国相继限制中国动物性产品进口,直接起因是中国畜禽产品抗生素残留超标。中国畜产品出口遭遇严重挑战,使扩大畜产出口份额的计划难以实现。

(四)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1)降低畜牧业收益水平。 (2)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威胁畜禽业的发展。(3)畜产品质量安全对畜禽养殖的投入品的影响。兽药和饲料生产将受到影响。

三、控制兽药及药物残留的主要措施和对策

(一)、依法管理兽药

依法管理兽药是控制兽药及药物残留,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保证。

在行政法规方面,《兽药管理条例》《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在技术法规方面,《兽药典》、《兽药国家标准》、《兽药规范》、《兽药典兽药使用指南》、《兽药休药期规定》、《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二)、科学合理用药

科学合理用药是控制兽药及药物残留的关键。

一是要必须按照兽药产品标签、说明书中规定的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给药,二是要注意使用对象。三是要原料药使用的问题。四是按给药剂量、给药周期用药。五是做好用药记录。六是严格执行休药期的规定。七是在兽医的指导下用药,

(三)、加大监测力度

监测是控制畜禽产品兽药及药物残留的手段。

强化兽药监督管理,深入开展兽药残留及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滥用专项整治工作,监督企业依法生产、经营兽药,加强兽药使用管理。

大力开展兽药残留抽样与检测,对监控结果中出现阳性的品种及地区要及时追踪监测。加强检测技术培训。

(四)、健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预测预防机制。二是规范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披露机制。三是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究机制。四是建立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紧急处理机制。

(五)、建立畜禽产品质量追踪机制。

(六)、提高检测能力水平 建立层次合理、布局广泛的检测网点。

(七)、加强兽药安全教育和信息服务。

四、国内外兽药及药物残留控制发展状况

(一)、管理不断加强

欧美发达国家一是健全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二是对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销售过程进行全程控制。三是严密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体系。四是强化生产源头控制和进出口检疫。五是注重资金投入和畜牧技术推广。

[page]

近年来,兽药残留监控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制定出监控工作规划,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及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物质监控计划》,和《官方取样程序》。各地建立了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

(二)、药物残留标准越来越多

发达国家把制定药物残留限量标准作为控制食品药物残留的重要内容和防止药物残留超标食品进口的主要措施, 制定了越来越多的药物残留标准

农业部《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共收载了222种兽药的残留限量。

(三)、对药物残留要求日趋严格残留检测技术越来越高

最近几年来,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对食品中药物残留的要求越来越严,随着仪器设备检测能力和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对药物最高残留限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我国选择国际贸易市场畜产品中的监控重点、我国临床用量大、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兽药及其他化学物质,进行在动物组织中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

(四)、禁用限用药物越来越多

农业部《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部分兽药品种的停药期规定、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兽药地方标准废止目录、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关于清查金刚烷胺等抗病毒药物的紧急通知、等等。在《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中,规定了动物性食品允许使用,但不需要制定残留限量的药物;已批准的动物性食品中最高残留限量规定;允许作治疗用,但不得在动物性食品中检出的药物;禁止使用的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2004年首次制定了共收载905种兽药原料及制剂的《兽药使用规范》。新的《兽药典》、《兽药典兽药使用指南》,对休药期和最高残留限量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随着我国对兽药研制、生产、经营和使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兽药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适应国内外贸易的需要,今后还将制定出更加严格禁用限用药物。

产品质量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0320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产品质量法律师团,我在产品质量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