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医保买药怎么报销,报销条件有哪些

2021-05-04 11: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社会保障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社会保障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突发意外、生病时,住院治疗都是花销非常大的事情。这个时候购买了社保的五险的人们就可以享受到医疗保险了。大家在去医院治病买药时都是直接办理了,一般都是事后整理单据去报销。那么医保买药怎么报销,报销条件有哪些,找法网小编为您找了以下相关资料供您参考。

  一、医保买药怎么报销

  医保卡必须要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中才可以报销。

  1、定点医疗机构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出院患者的费用结算单、住院结算单及有关资料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作为每月预拨及年终决算的依据;

  2、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每月预拨上月的住院及特殊病种门诊治疗的统筹费用;

  3、经认定患有特殊疾病的参保人员应到劳动保障部门指定的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生的医药费用直接记帐,即时结算。

  4、急诊结算程序:参保人员因急诊抢救到市内非定点的医疗机构及异地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或单位垫付,急诊抢救终结后,凭医院急诊病历、检查、化验报告单、发票、详细的医疗收费清单等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办理报销手续。

 医保买药怎么报销,报销条件有哪些 

  二、报销条件有哪些

  1、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参保人员在个人选择的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或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和A类医院发生的普通门诊、急诊费用。报销比例:一个自然年度内发生的普通门诊急诊费用在职人员累计超过2000元,2000元以上的部分大额医疗互助基金支付50%,个人自付50%。退休人员累计超过1300元,1300元以上的部分布满70周岁的大额医疗互助基金支付70%个人自付30%,70周岁以上的大额医疗互助基金支付80%,个人自付20%。一个自然年度内最高支付限额2万元。就医管理:普通门诊,急诊费用个人现金支付,发生的医疗费用要符合医疗保险三大目录库的范围,外购药品时要先在定点医院开具专用处方并加盖医疗保险外购专用章,再到定点药店购药。报销流程:一个自然年度内累计超过起付标准,参保人员将单据交到单位或社保所,单位或社保所将单据录入企业版,将电子信息及单据申报到医保中心。医保中心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结算,支付工作。申报材料:普通门诊、急诊收据,医疗保险处方(处方双划价),检查治疗的费用明细。 申报日期:每月1-20日,当月费用次月申报,当年费用需再次年1月20日前申报。

  2、住院费用。报销范围:参保人员在个人选择的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或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和A类医院发生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一个自然年度内首次住院起付标准为1300元,以后每次650元。支付比例分三个档,以三级医院为例,起伏标准:3万元,在职85%,退休91%,3万-4万在职90%,退休94%,4万以上,在职95%,退休97%。普通住院90天为一个结算周期。精神病住院360天为一个结算周期,起伏标准减半。一个自然年度内统筹基金支付最高7万元。住院大额最高支付10万元,住院大额的支付比例一律为70%。就医管理:就医时请使用《北京市医疗保险手册》。如单位足额交费,个人只需交纳部分住院预付金,即可办理住院手续。发生的医疗费用要符合医疗保险三大目录库的范围。报销流程:出院时医院与个人结算清自费和自负部分金额,统筹基金报销金额由医院与区医保中心结算。

  3、门诊特殊病。报销范围:恶性肿瘤放化疗,肾透析,肾移植术后服用抗排异药的参保人员,在办理了特殊病审批手续后,发生的门诊特殊病用药范围内的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报销比例同住院。门诊特殊病的结算周期是360天为一个结算周期。就医管理:参保人员只能选择一家医院作为特殊病定点医院,就医时请使用《北京市医疗保险手册》。如单位足额交费,个人只需交纳个人自费和自负部分金额,统筹基金报销金额由医院与区医保中心结算。报销流程:参保人员将单据交到单位或社保所,单位将单据申报到医保中心。医保中心当日完成审核,结算,支付工作。

  法律咨询:

  网友:住院医保报销需要带什么资料吗?

  律师:在门诊医疗保险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符合条件的治疗项目,治疗费用需超过报销的起付线。开具的相关证明材料要符合门诊医疗保险报销条件。医疗机构签字盖章等相关材料开具好,需签字和盖章。机构审核材料准备齐全后,即可办理。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你先付了钱之后靠票据去相关部门报销的,而是需要用医保卡在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系统读取参保人资料。在之后出院要结算费用时医院的系统就直接不收取需要报销的那部分费用了。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带来的医保买药怎么报销,报销条件有哪些的内容。如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致电找法网律师。

社会保障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13501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社会保障法律师团,我在社会保障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