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中国关于老年人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2021-05-06 14:06
找法网官方整理
社会保障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社会保障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现在中国老年人数量日益增多,在社会占比高于年轻人。而对老年人的保护,除了出于法律规定外,也是源于我们亲缘孝义。但找法网小编也知道,道德不能约束每个人,所以今天特地搜集中国关于老年人的法律法规有哪些来告诉老年人们保护自己的方法。

  一、中国关于老年人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第四款规定,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而制定的法律。

  《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对游玩时间、导游服务、医疗保险等各方面做了规定。规定了人数超过100人的老年团,需配随团医生;75岁以上老人报团,应请成年直系家属签字,且宜由成年家属陪同;老年游连续游览时间不宜超过3小时,连续乘车时间不超过2小时,乘坐火车应安排座位,过夜或连续乘车超过8小时应安排卧铺,宜尽量安排下铺等。

中国关于老年人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二、老年人面临的问题

  1、养老问题

  养老护理员短缺,且专业化程度低。我国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约有3300万,如果按照3:1的比例配备养老护理员,需要1000多万名,而从业人员不足百万,其中一半左右是文盲。养老服务机构和护理人员缺乏,暴露了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很多老人都是被哄骗到养老院的,有人说带老人来串亲戚,有人说带老人来看病,等送到了养老院安顿下,孩子们立刻消失,这些失能半失能的老人也只能认命。

  2、空巢家庭

  空巢老人得不到应有的生活照料,生病也无人照顾,情感慰藉更是无从谈起。包含精神赡养诉求的案件明显上升,约三分之二的老人反映子女忽视了他们的精神需求。

  精神赡养问题成了老龄化问题的新挑战,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经济上具备自我养老能力的老年人在逐步增多。如何给予老年人更多精神关怀,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

  3、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

  卫生部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近半数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老年人是一个多发病的群体。然而,我国老年医疗服务的制度、理念、体系均明显滞后。大多数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但医院分科细,流程繁杂,缺乏针对老年人的特色医疗服务。

  三、中国关于老年人在民法典中的最新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六条 父母子女之间的法律义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以上就是《中国关于老年人的法律法规有哪些》的部分规定了。找法网小编希望老年人可以尝试了解现在国家法律对您提供保护的各类法规,这对您保障自身权益很有帮助,也不用害怕麻烦,国家的民事诉讼程序与费用都并不昂贵,街道村委也有义务为您提供帮助。

社会保障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1999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社会保障法律师团,我在社会保障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