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未雨绸缪话预警

2019-01-16 21:5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安全生产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安全生产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预警对于大众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顾名思义,就是根据预先监测的情况,提前预报警示的意思一,是在事件威胁发生前即采取措施的一种新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系


预警对于大众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顾名思义,就是根据预先监测的情况,提前预报警示的意思一,是在事件威胁发生前即采取措施的一种新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系统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预警评价与推断系统、报警系统和预警防范措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系统的主体,专业机构和人员根据对传染病监测、疾病和症状监测、卫生监测、实验室监测等各类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综合评估,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潜在隐患做出早期预测,提出预警报告,按照规定时限和程序报告卫生行政部门。由卫生行政部门适时发出预警。

1、我国目前建立了那些预警监测系统

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的眼睛,监测就是为了早发现。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包括: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症状监测网络、实验室监测网络、国境卫生检疫监测网络以及全国统一的举报电话。各级医疗、疾控机构、国境卫生检疫机构负责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我们国家目前开展的监测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⑴ 法定传染病监测

监测的内容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37种法定传染病监测和国家卫生部规定的疾病监测。这是“非典”后,我们国家下大力气,建立的由国家、省、地市、县、乡五级的法定传染病报告体系,在村级则由专人报告。也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监测途径,现在,一旦发现传染病,诊断一明确,就有专门人员通过Internet网络报告,报告非常快捷,内容很具体,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基层机构,都能够同时发现,这个系统大大提升了传染病疫情处理速度和效率。这个系统的监测机构为各级医院、卫生机构和疾病控制机构;报告机构是为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机构和个人。也就是说是疾病控制中心及医院等专门机构。

⑵ 卫生监测

人们通常讲的职业卫生(如职业病、工作场所)、放射卫生(如放射源)、食品卫生(如食品、食源性疾病)、环境卫生(如水源污染、公共场所环境)、社会因素、行为因素等监测属于卫生监测的内容,它是由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专门机构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来完成的经常性监测,采用的监测方法多根据国家规定和实际需要决定,全国统一制定具体的方案和计划。各执行则单位按照国家制定开展工作。

⑶ 症状监测

这种监测方法一般在大中城市指定的医疗、卫生部门,首先要设立监测哨点,哨点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主要是针对一些重大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和可能引起暴发流行的疾病及其相关症状开展监测,例如,目前,我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导开展的“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就是既是为发现“非典”和人禽流感设立的;还有艾滋病、脊髓灰质炎、流感等传染病都开展了长期的哨点监测。.

⑷ 实验室监测

大家知道,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是最客观、最可靠的诊断依据,在我国地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有关医疗机构常年开展了针对重大传染病病原体、如艾滋病病毒、人禽流感病毒等,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如蚊子、老鼠等,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如空气质量、水污染情况等实验室的监测,这种监测要求很严格,必须具备规定的实验室条件,象各种仪器、设备,象“非典”病毒还要到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里面才可以进行实验。除此之外,人永远是第一性的,即使有了好的条件,没有具备专业知识、经过培训、技能熟练的专业检验人员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实验室检测结果一错,那后果可是不堪设想哪。

⑸ 国境卫生检疫监测

对于国境卫生检疫,我想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国家在每个国境口岸建立了监测点,将监测信息连接到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网。目的是防止境外传染病、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和染疫动物、污染食品等传入我国。这项工作通常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指定的技术机构,一般是国境卫生检验检疫部门。

⑹ 全国报告和举报电话 国家设立统一的举报报告电话(95120),建立与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网络衔接的信息收集通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通过该举报电话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进行报告和举报。对于通过电话举报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规定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报告情况、举报电话核实、汇总、上报,并接受上级检查。(应急办 陈碧云)





安全生产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565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安全生产法律师团,我在安全生产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