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9-01-21 17: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安全生产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安全生产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1.客观原因分析1.1煤矿超能力生产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需求总量过高,要求煤炭工业维持较高产出,是造成煤矿超能力开采的宏观直接原因。超能力开采已经成为全

1.客观原因分析

1.1煤矿超能力生产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需求总量过高,要求煤炭工业维持较高产出,是造成煤矿超能力开采的宏观直接原因。超能力开采已经成为全国煤炭工业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成为我国煤矿各种事故的重要导火索。

1.2小煤矿违规开采

目前我国约有2.5万个煤矿,其中2.3万个是乡镇、个体煤矿。每年发生的煤矿事件中,乡镇煤矿占70%,而重大或特大事故占80%。较低的市场准入门槛使小煤窑业主竞相逐利变得轻而易举,而较小的事故风险成本又不足以使他们望而却步。由于当前煤炭行业风险与收益的严重不对称,加之有关部门监管乏力,小煤窑的破坏性、掠夺性开采屡禁不止,由于本来技术力量薄弱,安全投入少,引发的恶性安全事故居高不下。

1.3自然条件的变化

(1)煤层赋存条件差,瓦斯灾害严重。我国大中型煤矿中,高瓦斯矿井占20.34%,突出矿井占19.77%。小型矿井中,高瓦斯矿井占15%左右。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煤尘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也在不断增加,突出危险区域也在不断扩大。

(2)地下水防治难度增加。近年来,随着煤矿生产的深度不断加大、掘进速度加快、开采方式、开采深度和工作面开采空间尺度变化,水害产生的条件、水害威胁的程度以及水害形成的机理都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给对井下突水的水源、导火通道和补给强度的分析造成很大难度,从而增加了水害治理的难度。

(3)我国煤安资源勘探程度低。据统计,我国煤炭资源中精查资源量仅占25%,详细资源量仅占17%,绝大部分为地质工作程度极低的普查找煤资源量。

(4)采、掘、机、运、通各大系统新技术与新设备开发相对滞后。大多数新技术与新设备处在摸索阶段,尚不成熟、不稳定。

2.原因分析

2.1利益当先促成了矿井超能力生产

近几年来,煤炭市场逐渐好转,煤价呈现出增长的态势。面对难得的机遇和可观的利益,煤炭企业抢抓时机,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生产。长期超通风能力和提升能力生产,导致矿井隐患重重,发生事故也就在所难免了。

2.2安全管理的放松

(1)历史安全欠帐太多,而后期投入严重不足,导致随时都有爆发和集中突现的可能。

(2)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滑坡。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煤矿的“命根子”。但是在煤炭需求旺盛的情况下,人们容易对质量标准化工作产生松懈思想和厌倦情绪。加上不菲的投入,更会促使煤矿业主在产量、进尺面前,让质量标准化让道,埋下事故隐患。

(3)安全培训不到为。目前,我国煤矿从业人员素质的基本现状是:管理人员往往是理财的好手、经营的能手、安全生产的生手。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尤其是专业院校毕业的采掘机运通等人才更是缺乏。相当多的煤矿企业对职工的培训也是走形式,象征性地发个上岗证,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察。

(4)一些煤矿干部作风浮飘。相当数量的煤矿干部不愿下井或下井次数韶,对不断变化的井下作业环境及安全状况不甚了解,发现不了问题,难以准确掌握井下真实情况,更谈不上现场解决问题。

(5)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不浓厚。目前,全国大多数煤炭企业包括相当多的国有煤矿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安全变化,大多还只是表现在安全口号、安全标语上,没有体现到职工生产生活的自觉行动中。

(6)安全责任制度实不到位。

2.3机制不全安全监督乏力

(1)煤矿安全监督检察有“刮风”之嫌。安全工作实一个艰巨复杂的长期工作,安全监督检查页应当实长期性而非阶段性的工作,年年都应是安全年,月月都应该实安全月。而目前安全检查实集中检查和重点检查,有“刮风”之嫌。

(2)安全监督检查大多锁定细节。煤矿有无“四证”,职工是否佩戴上岗证,有无“三违”,机电设备是否有异常,巷道有无冒顶,作业是否按操作规程等是某些安监部门安全检查的重点,而对于矿井设计、巷道走向设计是否符合地址构造等具有决定作用的地方往往成为安全监督检查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事实上有些矿井在设计之初就有悖于地址构造或是随着井巷的延深和地址条件的复杂变化越来越不利于安全生产,从而埋下酿成大祸之根。

(3)安全监督检查形式带班,方法单一,以罚代管。检查中偏重于罚款,缺少具有较强制约力、行之有效方法。

(4)职工群众的安全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发挥。究其原因:①多数是职工文化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督自己受益认识不到位;②一些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根本没有把职工当作企业的主人,而是把职工界定为被管理、被罚款的对象;③群众监督缺乏有效的机制保障。

2.4思想政治工作与安全生产相脱节

许多人甚至是一些领导同志思想上,并没有认识到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实际作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

(1)谈到安全生产工作,往往在硬件上考虑的多,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考虑的少;

(2)谈到事故预防,往往在技术措施上考虑的多,而对如何强化安全意识考虑的少;

(3)谈到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往往是政工部门考虑的多,行政管理部门考虑的少。

3.对策建议

3.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思想

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防范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要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只有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真正的维护,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3.2切实加强安全管理

(1)狠抓瓦斯治理。要把防治瓦斯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严格按照“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来操作,严禁矿井超能力生产。要采取政府支持、行业主导、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攻关机制,加快瓦斯研究工作的进程。

(2)贯彻“科技兴安”战略,大力提高煤矿安全科技水平。①积极发挥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其专家学者的作用;②加强应用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加强科研成果转化。③加大矿井安全技术改造力度;利用国家支持国有重点煤矿和地方煤矿安全技术改造政策,有重点、有步骤的对煤炭行业进行安全技术改造,提高本质安全水平;④研究建立煤矿安全成本的社会分摊机制。

(3)搞好安全培训工作。①要以培训机构、师质和教材“三项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煤矿安全培训标准化建设。大型、特大行煤炭企业都应建成二级以上安全培训基地。中小煤矿要建立安全培训责任制,可以采取委托培训的方法,做好安全培训工作;②严格煤矿法定代表人特别是小煤矿的主要负责人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对培训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严格把关;③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搞好职工的安全培训;④大力发展煤矿安全普及教育。[page]

(4)实现煤矿干部作风的转变。①深入井下,准确把握生产的真实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②多学习、多掌握实践技能,多做现场指挥;③多与职工沟通交流,多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调动职工群众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3.3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建立矿井安全动态评估机制

(1)建立煤矿安全动态评估制度。通过开展经常不断的安全分析、评估,促进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2)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坚持把安全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及时发现隐患,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意识,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完善监管程序,规范监管行为,严格依法办事,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3)规范行政审批,严格市场准入。各级管理部门要站在对党和国家利益负责、对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高度,严格审批标准和程序,谁审批谁负责,从源头上把关,严格市场准入,搞好源头管理。

安全生产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6086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安全生产法律师团,我在安全生产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