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打欠条在法律上生效吗

2021-05-06 14: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债权债务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债权债务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欠条这一概念,是我们在向别人借钱或者是别人向你借钱的时候所出具的证明欠款事实的证据,这样才能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就需要对这一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才行。那么下面找法网小编为你整理了打欠条在法律上生效吗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希望能帮到你。

  一、打欠条在法律上生效吗

  只要写把欠款的原因、款数写清楚,欠款人签字就具有法律效力。

  从法律上来讲,借条手写或打印都可以,但是最好还是手写借据。打印的借条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基本内容:借款人及出借人姓名信息、借款数额、借款期限、利息、违约责任、借款人签名、签署日期。

  欠条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一)标题。欠条的标题一般由文种名构成,即在正文上方中间以较大字体写上“欠条”两字。也有的在此位置写上“暂欠”或“今欠”字样作为标题,但这种标题正文则在下一行顶格写。

  (二)正文。欠条的正文要写清欠什么人或什么单位什么东西、数量多少,并要注明偿还的日期。

  (三)落款。落款要署上欠方单位名称和经手人的亲笔签名,是个人出具的欠条则需署上立欠方个人的姓名。并同时署上欠条的日期。单位的要加盖公章,个人的要加盖私章。欠条格式:欠据为(事由)欠(债权人)人民币(金额)元,立此为据。立据人*年*月*日如:借条今借到张三人民币现金伍万(¥50000.00)元整,用于生意用途,经双方协商约定于2009年12月31日前一次性还清.空口无凭,特立此据.此据!

  借款人:李四(盖章)身份证号码:

  见证人:王麻子(盖章)

  身份证号码:

 打欠条在法律上生效吗 

  二、欠条的有效期

  欠条是当事人双方在经济往来中以某种经济结算的方式产生的一种债务关系,比如买卖、损害赔偿、劳务等形成的欠款,欠款人向债权人出具的一种结算事实依据。所谓欠条的有效期在法律意义上的表达应当是欠条的诉讼时效问题。

  依据《民法典》(2021.1.1生效)

  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欠条的注意事项

  1、格式应规范、清晰。

  建议使用欠条、收条等字据的规范格式。一个完整的欠条主要包括四个要件:债权人、债务人、欠款内容以及归还时间,当然还包括签名及时间等内容;收条则应包括五个要件:交纳人、收取人、交付理由、交付内容以及交付时间。这些内容反映在正规制作、填充式的字据(商店有售)上,使人一目了然,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十分明确。

  2、形式注意事项。

  书写字据,字里行间,不宜有空格空行,否则容易被持据人增写其他内容。不要用褪色的笔书写,钢笔最好用黑墨水或者蓝黑墨水,黑色水笔亦可。若用圆珠笔或其他易褪色的墨水写字据,遭遇保存不当受潮或水浸时,字迹会变得模糊不清,亦可能为别有用心者利用化学制剂涂改制造良机。

  3、标的物应写清楚。

  借款、还款,借物、还物,皆应写清楚金额、数量,最好使用大写数字,以防止涂改和伪造。是财,是物,要分清,不要模糊、混淆。

  涉及数字部分,最好用大写。有小写而没有大写,大小写不一致,数字前头有空格,小数点位置不准确等,这些都便于持据人添加数字或修改,进而引发纠纷。如“货款计拾捌万人民币(180000万元)”,此为常见之失误,笔者已见过多次;阿拉伯数字末尾加个零,数额会骤然巨变。

  4、内容表述要清晰。

  语句不可大意,顺序不能颠倒,“借到张三”与“张三借到”便有天壤之别;不要将“欠条”与“收条”相互改制,相关涂抹会为纠纷埋下伏笔;不要把“欠条”变为“借条”,有些公司拖欠民工工资,向民工出具借款“借条”而非公司拖欠工资的“欠条”,如此,一字之差,劳资纠纷瞬间转变成民事借贷纠纷,民工对于企业长期拖欠工资的行为,便难以到劳动仲裁部门举报、申诉,只能向法院起诉。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多多少少也应该知道,打欠条在法律上会生效的,只要是真实合法的都是有法律效力的,当然在发生纠纷的时候还需要其他证据才行。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有关打欠条在法律上生效吗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债权债务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4161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债权债务律师团,我在债权债务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