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从本案看企业借贷合同效力如何确定

2014-01-22 14:2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合同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合同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甲公司承包一工程,工程施工期间因经营困难无法按时支付农民工工资,遂与乙公司签订借款协议,约定向乙公司借款500万元,用途为支付农民工工资,并由甲公司以其公司资产提供抵押担保。

  甲公司承包一工程,工程施工期间因经营困难无法按时支付农民工工资,遂与乙公司签订借款协议,约定向乙公司借款500万元,用途为支付农民工工资,并由甲公司以其公司资产提供抵押担保。协议签订次日,乙公司将借款实际拨付甲公司,并由民工代表将借款500万元领取完毕。后甲公司因经营困难,未能按借款协议履行还款义务,乙公司遂诉至法院请求甲公司偿还借款500万元及利息。

  【分歧】

  本案审理过程中,对于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借款协议的效力问题,存在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本案借款协议属于企业借贷合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贷款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的批复》的规定,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属无效合同。

  第二种意见认为,本案虽属企业之间借贷,但是属于企业之间为生产经营需要所进行的临时性资金拆借,不属于违反国家金融管制的强制性规定的情形,不应认定借款协议无效。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长期以来实践中对企业之间借贷的效力问题均持否定态度,主要依据在于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贷款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的批复》的规定。《贷款通则》第六十一条规定:“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批复》规定:“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属无效合同。”

  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以及司法理念也在发生变化,对于企业借贷合同的效力司法实践中也不再一概认定无效,而是区别不同情形予以认定。对不具备从事金融业务资质,但实际经营放贷业务,以放贷收益作为企业主要利润来源的,该种企业借贷会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干扰国家信贷政策、计划的贯彻执行,削弱国家对投资规模的监控,造成经济秩序的紊乱,故应认定合同无效;对不具备从事金融业务资质的企业之间,为生产经营需要所进行的临时性资金拆借行为,如提供资金的一方并非以资金融通为常业,仅是利用闲置资金帮助解决其他企业的融资难题,并未扰乱国家经济秩序,也未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不属于违反国家金融管制的强制性规定的情形,应认定为有效合同。

  本案中,乙公司向甲公司提供借款是为解决甲公司的经营之需,而非以放贷收益作为主要利润来源,因此,乙公司与甲公司之间的借款协议有效,甲公司应按照协议约定偿还乙公司借款本金500万元及利息。

合同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37454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合同纠纷律师团,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