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证券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制度

2016-07-27 14: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证券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证券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明确市场的功能定位、市场的准入标准、法律的落实与执行是制度转变的首要条件。

  中国证券市场目前出现的波动,是由其制度的缺陷造成的。而制度的缺陷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由于我们正处于制度转型时期,使得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陈颜旧彩依然存在,而且这种落后的体制与愈加浓烈的市场经济相碰撞,必然造成市场的扭曲和政策失灵。归纳起来,可以从功能定位、市场准入与法律的执行等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以国有企业为其主要融资对象,将证券市场定位为一个为国企改革服务的场所,虽然有其历史的原因,但无论如何,是造成我国证券市场先天性制度缺陷的根源之一。由于国有企业其国有股份占据主导地位,当这样一种模式成为上市公司群体的主流,必然会出现所有制结构的缺陷。其结果,必然会制约市场规律的正常发挥,包括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功能,而且还是引发其他市场制度缺陷的重要原因,包括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扭曲和不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健全以及筹集制度的不合理等等。

  在这种制度缺陷下,政府原本迫切希望更多的国有企业通过上市途径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效率的初衷,因缺乏市场机制而导致政策多变;一些上市公司在缺乏制度约束的环境下圈钱运动盛行,不思回报,不务正业。投资者在上市公司的魔术幻影中,或者跟风炒作、投机猖獗,或者庄行其道、鱼肉百姓。为此,一个政府、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多赢格局始终没有形成。

  其次,融资需不需要成本?进入证券市场需不需要一定的门槛?也是多年来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从现代财务理论上说,股票融资的成本是最高的,企业谋求上市是一件极其慎重的大事。而我国股票市场由于功能定位上是为国有企业脱困服务,忽略了对上市公司上市融资的要求,再加上中小股东没有发言权,那么上市就演绎成为圈钱运动,由此所造成的后遗症层出不穷。在这一情况下,政策就成为市场的指挥棒,由于政策始终在浅层次上迂回,根本性的制度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当上市公司围着这样的政策转,必然会使市场产生剧烈波动。

  第三,有法必依和执法必严,也是我国证券市场难以达到的目标之一。尽管早几年《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规就已颁布实施,但由于监管中常常执法不严以及没有引入民事赔偿制度,造成了许多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及投资者有恃无恐,要么制造虚假信息恶意炒作,要么在股市上大肆“圈钱”。而且在局部利益最大化的推动下,一些地方政府为实现政绩或谋求非法收益,对不合规的企业大开绿灯,甚至主动为发行公司策划弄虚作假,法律在这种时候往往成为摆设。

  为此,要改变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政策市”形象,最根本的就是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一方面,证券市场必须树立成本观念,改变目前的发行审批制度,由市场而不是政府对公司进行选择。在“宽进”的同时,要建立必要的更加顺畅的退出渠道,使上市公司要承担股东“用脚投票”的压力。

  另一方面,通过国有股减持,舒畅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实现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有选择地支持,不但可提高证券市场的效率,而且能迅速壮大优秀的产业资本,从而建立起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互动发展的格局,为市场参与各方实现多赢建立链条。

  总之,我国证券市场目前所出现的政策危机、行为失真等种种扭曲现象,无论采取何种良策,要使其生效,必须从制度上寻找原因,而不应该仅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WTO大的市场环境下,一个完善的制度,定将会改善我国证券市场的现有格局,实现参与各方的多赢。

证券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0368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证券法律师团,我在证券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