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股东在什么情况下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2016-09-14 16: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公司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公司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看见很多公司以及企业,每个公司都有可能有自己的债务债权问题,对于两者所担负的责任也是有所不同的,那么对公司债务法律责任是什么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人格独立与股东有限责任是公司制度得以确立的基石,其根本要求就是股东仅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但是股东与公司债务的隔离往往导致股东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利用其在法人制度中的优势地位,从事滥用法人人格的各种行为,损害债权人的利益,而在其受到法律追究时又主张只承担有限责任。这在股东与公司债权人之间导致了明显的利益失衡。为此,只有使股东在一定情形下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才能实现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由此产生。

  所谓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指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中,对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从事各种不正当行为迅雷不及导致公司债权人受到损害的,公司债权人可直接请求股东偿还公司债务,在英美法系中称为“揭开公司面纱”。《公司法》第20条第3款对该制度作出了规定:“公司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按照该规定,股东对公司债务直接承担法律责任应满足以下条件:

  (1)股东实施了不正当使用或滥用公司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的行为。滥用公司法人人格逃避债务是引起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律关系的基本法律事实,是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必要条件。其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一套班子、两个牌子”,财产混同,利用同一资产设立多个公司,转移资产、空壳运转等。

  (2)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这是衡量法人人格是否滥用的一个客观标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是由债权人启动的,而只有当债权人的损害达到一定程度时,其才可以启动这一制度。而何谓“严重损害”则是需要人民法院在审判实践中自由裁量的不确定条款,要根据债权人所举证据综合认定。

  (3)滥用公司人格行为与债权人利益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债权人必须举证证明自己因为股东的滥用公司人格行为而遭受到了损害。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行为人的主观过错是确定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的一般原则,虽然公司人格被否定后,要追究的责任并非一般的世事赔偿责任,但主观过错仍是承担这种责任的必要条件。

  实践中,在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追究股东责任时,还应当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仅仅是在个案情形下否认法人的人格,直接追究股东的责任,而不是对法人人格的根本否认,在个案之外,仍应认定公司具人独立的法人资格。二是在出现法人人格否认情形时,并不是公司的所有股东均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而仅仅是追究实施了滥用法人人格的股东(主要是控股股东)的法律责任。三是股东对债权人直接承担责任并不排除公司应当承担的责任,并不意味着公司责任完全转化为股东责任。股东所承担的连带责任性质应为补充连带责任,即应先以公司财产清偿债务,只有当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时,方才由股东承担责任。四是为了充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滥用公司人格的股东对其所控制的公司的债权应不享有抵销权。在公司破产清算时,该股东也不应享有别除权和优先权。

公司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8955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公司法律师团,我在公司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问
公司债务,股东及其家人是否要承担责任?
从你的问题当中可以看出,你现在十分焦急,对于一个对法律不是很熟悉的创业青年来说,你的担心是完全可以理解,不过,经过我的解释,也许你心理就会有数. 第一,公司是一个独立法人,当初你们把钱投入进去形成注册资本,公司独立的财产就形成了,公司的所有活动经费支出收入都走这公司帐户。也就是说,公司以其独立财产对外承担责任,而股东,以投入的注册资本为限对外承担责任,所以股东的责任叫有限责任。换句话说,公司最不好的结局是破产解散清算,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其他的责任是不需要用私人财产来偿还的。公司是不同于合伙企业,也不同于个人独资企业的,不需要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第二,既然你自己只以你的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了,那跟你的老婆就跟没有关系了,所以,不必选择离婚,更不必写什么协议。 第三,你所称的你的合伙人应该是公司的另一股东,他个人借的高利贷,跟你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即使他以公司名义借的款,跟你的个人财产也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只要你出资到位,你不需要用任何个人财产来对公司的债务负责。 第四,你所说的公司质押给担保公司,然后其他一系列的问题,因为本身比较复杂,建议你还是找个自己所信任的律师,进行沟通,把事情搞清楚后再提出方案或建议。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网 在线
7x24小时在线 平均5分钟响应
继续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