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金融危机以来浙江民企倒闭的原因和对策

2014-09-18 11:29
找法网官方整理
破产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破产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企业家能力是组织能力的源头。企业家能力是一个变化的、不完全的能力束,而这个能力束与组织能力之间亦呈现为动态配比关系: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个人能力大于组织能力阶段;个人能力与组织能力匹配...

  企业家能力是组织能力的源头。企业家能力是一个变化的、不完全的能力束,而这个能力束与组织能力之间亦呈现为动态配比关系: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个人能力大于组织能力阶段;个人能力与组织能力匹配阶段;以及个人能力小于组织要求阶段”。保持企业家能力供给的稳定性并与竞争环境持续匹配,是保持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内在根源。

  显然,第二阶段处于理想状态。若第三阶段不能有效突破或长期处于第一阶段,企业的危机就会积聚。一旦外部力量剧烈起伏,危机可能恶化或爆发。此次金融危机中破产倒闭的浙商企业,均属于这两类情形。

  因为大企业具有外部资源集聚优势,因而“做大”成为许多企业家的优先选项。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兼并收购等外延式增长扩大经营规模,但内部软性资源和管控体系等并没有同步提升。此时企业家更多地倾向于采用平衡各种关系的办法,其结果是资深人员的知识结构得不到更新?知识体系、思想观念进一步老化,而物质刺激可能造成内部分配难以合理?企业不堪负担,企业问题进一步积累。

  第一阶段即“个人能力大于组织能力阶段”和第三阶段“个人能力小于企业要求阶段”,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麻痹性。因为这两种情形都是以隐讳和渐进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且表现为假象:企业家的不可替代的优异性和企业规模的不断膨胀。其结果是企业家的瓶颈约束无法突破甚至进一步趋紧,导致企业成长的“上限”提前到来。

  浙商平均受教育水平较低,非编码知识比重较高,体系性的管理训练不足。决策流程不科学,决策支撑信息基于经验和直感,结构化程度偏低,其结果是决策质量不稳定。在风险暴露时,有效的决策纠错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缺失。

  浙商的企业家能力特质在市场早期有效度更高,在市场竞争进入到体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浙商的先发优势和先天优势开始削弱。因此我们需要在保持浙商既有优势的基础上,对浙商的核心能力进行有机更新和升级。

  主要的对策建议

  一是改善知识结构,优化决策模式,提升决策质量。因为非编码知识即隐性知识在浙商知识总量中的比重较高,偏好机会导向和直感决策。因此,领导力或决策能力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在知识更新加速和全球竞争加剧的时代,企业决策层特别是核心决策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成为决定性因素。强调终身学习和全要素学习。

  二是以价值观和文化的升级,建立开放和兼容的心智模式。如果没有开放和兼容的文化,会导致管理和资本社会化效率的损耗,而价值观转型是突破心智模式局限的前导。所以从自我或小我为中心向社会责任和谐共生的理念转变,有助于文化资本发育提升软实力。

  三是改变过于依赖实际控制人的伞状组织结构,逐渐过渡为矩阵式组织形态。在资源吸纳偏好和资源配置倾向上,改变原来重资金项目等有形资源而忽视人力资源等异质性资源的习惯,使人才成为优先和递增资本,促进组织能力的升级和稳定。

  四是探索民营企业家的退出机制。与企业法人一样,企业家也有生命周期。相对而言,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遴选和退出有法理和机制上的保证,民营企业家缺乏机制性的退出通道。往往要等企业(法人)倒闭了才被动退出,此时企业和企业家的损失业已形成。当企业家素质能力不再与企业组织兼容匹配时,社会化的第三方企业家胜任能力评估信息有助于参考和预警。此外,加强浙商二代和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是第一代创业浙商平稳退出的人力资本保障,或者有计划逐步主动退出的基础。

  五是建立企业法人、实际控制人、企业品牌等之间的风险防火墙,避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民营企业一旦倒闭,或者企业主遭遇重大变故,往往导致企业(法人)、企业家和企业品牌等连带风险。政府公共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规定,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民营企业家资源和企业的有形无形资产,促进企业的再生和持续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恶意转移、隐匿资产等不规范行为。

破产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661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破产法律师团,我在破产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