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不平路

2012-08-31 08: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公司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公司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曾一度陷入了“贪大求名”的误区。在收购上,更多的看重被并购企业的品牌和市场影响力,这种被称为“蛇吞象”的交易,听起来让人心潮澎湃,但在并购当中和并购成功后都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在三一重工宣布收购普茨迈斯特后的第二天,1月31日,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斥资3.35亿元并购波兰工程机械企业HSW的工程机械事业部。由于后者被收购者的知名度很低,并且被并购企业的老家不是德国这样的制造业强国,而是我们印象中捉襟见肘的东欧,这则消息远不如前者引人关注。但业内人士认为,其实这也是在世界市场有影响力的厂商。另据了解,国内另一工程机械大佬徐工机械也将并购混凝土机械巨头德国企业施维英——同样也是一家规模适中,影响颇大的企业。

  尽管在德国的斯图加特依然有一百多名普茨迈斯特的工人因为突然听到公司被中国公司收购而去公司总部示威,但七年前IBM公司PC业务部门的员工们得知被来自中国的联想公司收购相拥而泣的场景将不会再出现了。如今欧美公司的员工们如果听到自己的公司被并购的风声,中国公司是最先跳入他们脑海中的候选者。

  选择小鱼,而非大象

  普茨迈斯特,一家以专业生产混凝土泵车见长的全球知名工程机械制造商,其最重要的产品品牌是“大象”,不过作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商对其的兼并,完全不能套用经常被使用的“蛇吞象”来比喻,如今的三一重工是一条直径比大象还粗的巨蟒。用半年的利润吃掉一个行业领先者实际上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大鱼吃小鱼的普通故事。

  除了必须完成的法律程序,这是一桩老板自己拍板就可以完成的并购。由于普茨迈斯特是一个家族企业而不是公众公司,这也让收购避免了由于股东利益的复杂性而带来的麻烦。

  虽然普茨迈斯特的全球市场占有率长期高达40%左右,海外市场遍布全球110多个国家,但毕竟这只是一家3000多名员工,销售收入5.7亿欧元的中等规模的公司。在欧洲除了为数不多的如西门子这样的超级跨国公司,由家族控制的、在某些特定领域技术领先的中小公司比比皆是。比起那些历史悠久寄托着本国人昔日荣誉的知名公司,收购类似普茨迈斯特这样的中小公司遇到的阻力要小得多。

  2009年,吉利汽车收购澳大利亚DSI变速器公司,虽然比后来对沃尔沃的收购影响要小,但给公司带来的价值比起对沃尔沃的收购毫不逊色。一笔看起来并不算辉煌的收购使吉利汽车一下子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汽车变速器研发和生产能力。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核心的短板是关键零部件技术的缺乏,这成为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李书福谈起收购DSI时的得意,丝毫不亚于之后对沃尔沃的收购。要知道,吉利曾经花费十多年的时间攻关自动变速器核心技术,投入数亿元,但进展缓慢。比起收购沃尔沃,对DSI的收购在技术上更具现实意义。在非常短的时间里使吉利的变速器制造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只用了两年时间,投资5亿元人民币的变速器生产线在湖南湘潭投产。6速手自一体自动变速器,填补了自主品牌汽车在高档自动变速器领域的空白。

  在2009年这家企业濒临破产时,吉利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并购,期间几乎没有发生法律和员工方面的麻烦。

  类似的这种总标的不大的并购,花钱不多、动静不大,但迅速弥补了中国公司在技术上和销售网络上的短板,其引发的当地政治上的反弹、并购带来的财务压力和文化融合风险都要小得多。

  从求虚名到求务实

  从2004年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开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曾一度陷入了“贪大求名”的误区。在收购上,更多的看重被并购企业的品牌和市场影响力,这种被称为“蛇吞象”的交易,听起来让人心潮澎湃,但在并购当中和并购成功后都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近几年来,中国大型国企虽然实力雄厚,但在海外并购的过程中充满了波折,很多看上去很美的收购最后迫于政治压力或股东分歧而功亏一篑。在目前世界的政治格局下,中国国有乃至民营企业对国外大型知名公司的收购必然会遇到重重阻力,来自被收购企业国内的排斥和防备心理是无法通过商业谈判和巨额资金解决的。

  二十多年前,日本企业对美国的大举收购也曾带来美国社会的强烈反弹。当时的日本企业被突然增值的日元财富冲昏了头脑,大量的收购都是冲着美国最具象征意义和高知名度的公司及物业,这种突然而至的气势汹汹必然会引起从政客到普通民众的逆反心理。当过多的非商业因素左右商业行为的时候,麻烦必定接踵而至。

  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环境和理由与当年日本企业的情况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对日本企业来说,当初大举进军海外是因为受到欧美贸易保护不得已的举措。直接目的就是让生产基地和市场地域合一,避免贸易保护壁垒。也就是说,这是因为本土市场狭窄而不得以的做法。而中国众多企业的主战场在国内和其它发展中国家,在并购上获得技术远比寻求市场更重要。

  比起“蛇吞象”式的收购,目前我们看到的工程机械领域的众多收购,更像是零敲碎打的游击战,而不是声势浩大的阵地战。不同类型的中国企业按照自己的特定需求,有针对性地并购技术领先的中小型企业,既提高了并购的可行性又容易消化,将风险降到最低。通过长时间分散的并购行为,在引发反弹最低的状态下,不断地丰满自己的羽翼,并最终逐渐成长为全球性的技术领先公司,不失为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市场的、一步具有长远眼光的战略之举。

更多精彩请阅读企业兼并

公司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35170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公司法律师团,我在公司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