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建设自然保护区,要求签订自愿放弃土地协议合法吗

2021-06-29 13: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土地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土地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生态破坏非常严重,近些年已经非常重视环境问题。在一定的条件下,国家可以在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等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那么建设自然保护区,要求签订自愿放弃土地协议合法吗?以下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一一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建设自然保护区,要求签订自愿放弃土地协议合法吗

  建立自然保护区时,要求自然保护区内的村民签订自愿放弃土地的协议是不合法的,村民可以拒绝签订这些协议,并且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维护自己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第二十七条 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因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的,应当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其中,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原有居民确有必要迁出的,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妥善安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七十九条 无权批准征收、使用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不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批准占用、征收土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征收、使用土地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应当收回,有关当事人拒不归还的,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非法批准征收、使用土地,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建设自然保护区,要求签订自愿放弃土地协议合法吗

  二、国家对于被征地的农民有哪些社会保障

  近年来先后下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一)《民法典》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征收土地的安置补助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单位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安置单位;不需要统一安置的,安置补助费发放给被安置人员个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员的保险费用。

  (三)《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纳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尽快建立适合被征地农民特点与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社会保费用,不足部分由当地政府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解解决。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征地。

  三、征用土地的特征有哪些

  (一)强制性,土地征收是一种行政行为,在土地征收法律关系中,由有权的国家机关代表国家来行使,征地方与土地被征收的集体组织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在符合法定条件的前提下,行政机关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土地,无需被征收土地的所有人同意。国家征收土地作为一种行政行为,被征收土地的集体组织必须服从。

  (二)行政性,土地征收行为并非基于双方的自愿和一致的民事行为,而是有权行政机关行使其职权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有人认为土地征收属于国家行为,这种观点是不确切的,土地征收和其他行政行为没有区别都是由行政机关行使法定的职权的行为,国家行为是不可诉的,征地属于行政行为,可以对其申请行政复议和起诉。

  (三)公益性,土地征收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大多数学者认为,公共利益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是国家依法征收土地的唯一原因。

  (四)土地征收必须以补偿为必备条件。国家在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同时,应当对被征地的农民集体和享有集体土地使用权农民进行补偿,的应当保障被失地农民基本生活水平不因征地下降。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建设自然保护区,要求签订自愿放弃土地协议合法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土地是农村的命根,建立自然保护区要村民自愿放弃土地的协议肯定是不合法的,建立自然保护区征地,要给予经济补偿。所以村民对于这些违法行为,可以向土地管理部门举报,或者申请行政复议维权。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上找法网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土地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1371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土地律师团,我在土地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