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对验房结果不满意怎么维权

2021-07-28 13:4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建筑工程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建筑工程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对于咱们普通群众来说,买套房子很不容易,不仅因为房价持续高涨的今天,一套房子的价格动辄上百万,也是因为城市里的购房资格限制,预示着大部分人只能买一套房,所以我们买房以后对买的新房一定要认真验收,有任何问题不要忍气吞声,及时维权。那么对验房结果不满意怎么办?以下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一一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对验房结果不满意怎么维权

  一般而言购房者在验房之后,对房屋质量的反映主要集中在装修、格局的变化;水、电、气、管线的通畅;门、窗、家具瑕疵等问题上,要解决这类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购房合同是最有效的武器。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开发商交房的标准,如果后来验房时没有达到合同约定的标准,购房者有权拒收房屋,而由此产生的问题由开发商负责。

  2、出现问题之后可以先找开发商协商,购房者不能急着接收房子,要求开发商按照购房合同解决问题之后再接收新房钥匙。如果协商不成,有两种途径:

  按照合同进行仲裁或者起诉,交完房款之后,开发商就处于有利地位,如果只是协商开发商很可能不惧怕,因此,购房者可以选择诉讼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要求协助解决。购房者也可以选择行政机关,请求其协助解决纠纷,借助公权力维护权益。

  因此,为了避免出现验房不满意的结果,首先要在合同中做出对房子合格标准的明确规定,如果出现了这类纠纷也不必心急,法律规定了各种救济途径,在维权时建议最好有律师的帮助,给出专业的意见和建议,高效切实的维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对验房结果不满意怎么维权 

  二、商品房交房注意事项

  交房验收一些必要的交房注意事项是必须了解清楚的,商品房交房时注意事项有哪些呢?购房者可以根据购房合同约定标准对房屋工程质量及配套设施进行验收,并做好记录。另外,查验开发商提供的交房文件,签署房屋交接书也是新房交房注意事项的内容。

  在验房之前,如果开发商要求交费或者是签署文件,那业主一定不要答应,否则在验房时业主发现的质量问题,就只能自己付钱解决了。收房时必须仔细查看的文件。在正常交房过程中,业主应该查看以下文件:第一是房产开发商必须已经取得《建筑工程竣工备案表》,这是国家强制要求的。第二是我们常说的"两书"---"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这是建设部《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中要求的,现在交房时开发商都应提供。第三是开发商已取得国家认可的专业测绘单位对面积的实测数据,看是否与购房合同中约定的有出入,以便尽早使问题获得解决。

  三、新房验房应注意哪些事项

  买套房子对于老百姓而言已经很不容易了,为了确保房子能够住的舒心,验房过程显得尤为重要。新房验房应注意以下事项:

  1、检查屋内设施:

  检查所有插座,没有电笔的朋友可以拿个充电器和一个三相接头的排插。充电器可以检查两相插座,三相接头的排插可以检查三相插座。

  检查所有窗户,玻璃不能有疤痕,我们所买的每一件都是商品,要仔细检查,否则吃亏的是自己;检查窗纱上是否有很大的划痕。

  检查电话线,宽带接口天线的电话线和宽带面板质量不好,而且要看是否固定牢靠;检查暖气片、阳台护栏是否牢固;检查灯和开关、水龙头。

  2、检查窗边与混凝土接口有无缝隙,窗框属易撞击处,框墙接缝处一定要密实,不能有缝隙;卫生间、厨房内是否有地漏,坡度是否对头,绝不能往门口处倾斜,不然水要流进居室内;顶棚有无水渍、裂痕,如有水渍,说明有渗漏之嫌。如果你是住顶层房子的住户,观察顶层是否渗漏是绝不能忘记的。

  3、收房要查验《竣工备案验收表》的原件和《房屋面积实测表》,法律明文规定了没有《竣工验收备案证》是无法办理产权登记的,即使收了房日后也存在无法办理产权证的风险;如果验房时没有实测房屋面积,一旦接钥匙,再提面积问题就晚了,在司法实践中,收房时如果未提异议,视同购房人放弃对面积争议的权利。

  在实际生活中,验房需要注意的事项远远不止以上所列的三项,为了确保不遗漏细节问题,在验房时可以带着房产律师一起,从法律的专业角度审查新房。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对验房结果不满意怎么维权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出现问题之后可以先找开发商协商,购房者不能急着接收房子,要求开发商按照购房合同解决问题之后再接收新房钥匙。按照合同进行仲裁或者起诉,或者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要求协助解决。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上找法网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建筑工程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92864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建筑工程纠纷律师团,我在建筑工程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