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房产中介 怎一个乱字了得!

2019-05-28 07:44
找法网官方整理
房产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房产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房地产经纪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到所在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备案,从业人员要有资格证。

 

  近年来,随着重庆市房地产市场升温,二手房交易市场日渐活跃,房产中介行业也日渐红火。目前,我市房产中介已发展到近百家。那么,我市房产中介市场情况如何?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楼市红火中介分羹

  为啥这几年宝鸡的房产中介突然多了起来?“还用说,瞅上了丰厚的利润么!”业内人士说。“干我们这一行,大点的中介公司每年少说也赚几十万,小的中介个体,每年挣个三五万不成问题。”熟知内幕的张某先生告诉记者。

  房产中介的利润空间到底有多大?市房产管理局房政房产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中介佣金收取是这样的:房屋租赁代理收费,无论成交的租赁期限长短,均按半月交租金额标准,由双方协商议定一次性计收;房屋买卖代理收费,按成交价格总额的2%计收。

  记者从市房产管理局相关统计数据得知,我市去年二手房买卖交易额达到了5.9亿,如果佣金按2%,中介成交率按30%计算,房产中介的利润是350万元。随着房产市场的不断升温,我市二手房成交价格平均每平方米达到了2482元,房屋租赁价格每平方米已接近10元,这与10年前相比均增长了50%,且整个房产交易价格还将继续呈上涨态势,意味着房产中介能从中分得更大的“蛋糕”。

  以前,处于不温不火状态的宝鸡市房产中介,每年二手房交易量不到1000套,而现在达到了4000套,房产中介也由开始的10多家陡然增至上百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随着陕西省宝鸡市百万特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房源需求量越来越大,大多数买不起房的居民选择了租房生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受利益的驱动,丰厚利润的诱惑,吸引不少投资者加入到了房产中介这个新的投资热点。

  无证从业素质堪忧

  今年4月1日起实施的《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房地产经纪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到所在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备案,从业人员要有资格证。

  那么,我市房产中介现状如何呢?6月13日下午,在市区上马营跃进路一条大街上记者看到,不到300米的范围内聚集着5家房产中介。各家中介在自己店的显眼处纷纷摆出了吸引客户、招揽生意的房源信息。记者发现,这里的服务项目涵盖房屋买卖、二手房贷款、租房、售房等多项中介业务。

  “请问你们从业人员有执业资格证吗?”

  “什么执业资格证?我根本没听说过,我们这也从来不需要。”中晟房产上马营分店的李经理,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在中晟房产对面的万顺房产信息部记者发现,一间小房、一张桌子、一块黑板就可以开展业务。面对记者的来访,闫经理说:“我以前是搞建筑的,现在房产中介热了我才转的行,营业执照啥手续都齐全,由于没有执业资格证,所以在市房产管理局也没备案。”

  随后,记者走访了高新区、渭滨区和陈仓区等多家房产中介,发现从业人员无执业资格证的现象普遍存在。

  既然无执业资格证,为什么我市这么多房产中介机构还在违规经营?是监督执法不力,还是另有原因?为了弄清事情的原委,记者来到市房产管理局进行了解。市房管局房政房产科科长张某芬介绍:“目前,资格证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由国家颁发的《房地产经纪人执业资格证》,需专科以上学历,严格统考才能获取,目前我市拥有此资格证的人比较少;另一种是由陕西省颁发的《房地产经纪人协理从业资格证》,需高中以上学历即可。但自2002年国家制定《房地产经纪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以来,我省一直没有组织开考,因此许多房产中介从业人员都没有执业资格证,并以此为借口故意推搪,给执法检查带来一定难度。”

  记者了解到,目前宝鸡市近百家房产中介,500多名从业人员,90%以上均无资格证,也未受过正规的执业培训,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普遍存在业务能力差、文化水平低等问题。这也导致中介市场乱象丛生。

  今年5月,家住高新区左岸新城的王某平先生,因父亲住院急需一笔手术费,迫于无奈他准备将自家120平方米的一套住房卖掉,于是他找到高新区一家房产中介公司,通过与经纪人几番交涉,最终同意以28万元出售该房屋。

  然而,中介公司让他签房屋买卖合同时,王先生惊奇地发现合同上所注明的售价却为32万元,正当他感到诧异时,中介公司工作人员说:“你所说的28万元是房子的实收价,而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费、税费、中介费只好转嫁给买主支付,因此合同上所写的成交价必须是32万元。”

  听完中介公司的解释,王先生一脸茫然,对相关规定并不清楚的他,因急需用钱,气愤之余只好吃了个哑巴亏。记者走访了解到,在我市房产中介市场“吃差价”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市民卖房时遭遇中介忽悠。

  针对中介“吃差价”的问题,张某芬说:“按照我市相关规定,房产中介房屋买卖代理收费,只能按成交价格总额的2%计收,另外不能向卖房者收取任何费用,像这种违规‘吃差价’的做法是一种违法行为,如果居民发现类似情况,可随时向房政房产科举报。”

  据业内人士透露,二手房价格因受房龄、位置等众多因素影响,卖房者、买房者往往难以了解到二手房的市场行情,不少中介紧紧抓住卖房者和买房者对相关信息和政策不了解的心理,做起了“黑中介”,吃差价少则1万元,多则5万元。

  此外,记者还发现不少中介以发布虚假信息为“诱饵”来抢客拉生意,在市区经二路一家中介公司公布的房源信息栏内记者发现,一套200平方米装修完备的二手房,售价才22.5万元,当记者以购房者身份准备购买此房时,中介工作人员急忙解释道:“这套房前两天刚成交,你看看其他房源有没有适合你的。”

  一位曾在中介工作的业务员赵益民私下告诉记者:“现在好多中介,以推出大量低价、房型好的房屋为幌子,混淆视线诱惑顾客进入中介公司,其实有的房源根本不存在或早已出售,其目的就是让购房者看其他真实的房源。”

  外地中介炒房抬价

  “近年来,我市房价之所以直线上升,从开始每平方米1000多元上涨到现在平均每平方米3400多元,一方面受全国整体房价涨幅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外地房产中介暗箱操作有很大的关系。”一位多年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李江涛经理告诉记者。[page]

  记者了解到,随着我国沿海城市房地产竞争的白热化和结构性饱和,一些南方房地产老板开始另寻出路,把目光瞄向了北方的三线城市。他们紧紧抓住北方城市楼盘开价低,销售和招商不畅,不少开发商急于回笼资金的“短板”,组成集营销策划和房产销售为一体的全程代理公司,采取包装楼盘,哄抬房价等方式,在炒作中赢利。

  人们也许对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每次楼盘开盘时,售房代理公司鼓吹楼房销售量已达到80%,吸引不少客户前来排队买号,其实所谓抢楼盘、赔血本售楼只是个诱饵,其目的是他们为控制房价造势,抓住买房者急于买便宜房的心理,给无房者造成内心恐慌。一位熟知内幕的张老板说:“目前,从深圳、广州等地来我市进行暗箱操作的代理公司和房产中介约有六七家,我市80%的开发商为了急于回笼资金,大都聘请代理公司来炒作楼盘,原本2000多元一平方米的房子,经他们品牌代理后,摇身一变涨到了3400元以上。”

  多措并举规范市场

  房地产经纪关乎住房流通,涉及百姓直接利益,特别是房地产经纪机构炒买炒卖、哄抬房价直接影响国家对楼市宏观调控的效果。面对我市乱象丛生的房产中介,今后将如何向规范化健康方向发展?

  市房政房产科张科长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与省建设厅联系,对我市商品房销售人员和二手房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从规范市场主体、取缔不合格经纪机构入手,严格查处无照经营,违规经营的行为,对无房地产经纪机构备案证明的将取消其从事房地产经纪活动资格,严格要求房产中介真实、客观地向客户介绍房屋情况,不得夸大宣传、误导购房人,不得捂房惜售、哄抬房价(房租),不得怂恿客户签订‘阴阳合同’、规避税费。”

  记者了解到,为规范房产中介市场,由市政府牵头,市房产管理局和工商部门正在积极协商,制定房地产中介市场监督管理的相应政策。随着相关制度和规定的不断完善和健全,将对我市房产中介市场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

房产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8750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房产纠纷律师团,我在房产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