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外地人在沈阳仍可用公积金买房

2019-08-25 22: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房产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房产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核心提示:外地人购房信贷政策收紧并没有波及到公积金,目前在沈工作缴纳公积金的外地人购房仍然可以采用公积金贷款。只要公积金贷款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含配偶)在申请贷款之日前一年未提取过公积金,没有尚未还清的贷款或其他债务,就可以用公积金贷款购买二套房

      核心提示:


      外地人购房信贷政策收紧并没有波及到公积金,目前在沈工作缴纳公积金的外地人购房仍然可以采用公积金贷款。


      只要公积金贷款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含配偶)在申请贷款之日前一年未提取过公积金,没有尚未还清的贷款或其他债务,就可以用公积金贷款购买二套房,首付比例为50%。

      户口工作均在外地不能商贷购房

      现在,外地户口的人在沈阳买房如果想用商贷,必须提供在沈一年以上的纳税或社保缴纳证明。而户口和工作都在外地的人,在沈买房已经不能再进行商业贷款了。

      大家对公积金贷款细则的关注直线攀升,记者于近日走访了沈阳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据沈阳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异地公积金贷款政策仍然执行,但三套房公积金贷款目前已经叫停。

      公积金买房不“限外”认贷不认房

      周华近日一直因为新政的出台忐忑不安,因为夫妻二人都在沈阳工作,但户口是外地的,为了照顾孩子上学,打算在沈阳再买一套房。如今,新政出台,对没有当地一年以上纳税或社保证明的外地购房者已经叫停商业贷款,周华一直担心公积金政策会不会有变化。

      带着周华的疑问,记者采访了沈阳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相关人士,该负责人介绍,外地人购房信贷政策收紧并没有波及到公积金,目前在沈工作缴纳公积金的外地人购房仍然可以采用公积金贷款。只要公积金贷款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含配偶)在申请贷款之日前一年未提取过公积金,没有尚未还清的贷款或其他债务,就可以公积金贷款购买二套房,首付比例为50%。

      市民购房首选公积金不满“限外”和高首付

      记者从现场办理窗口了解到,虽然商贷限制了部分外地购房者,但沈阳公积金住房贷款暂时尚未出现明显增多迹象。根据现场的随机采访看,对于如果公积金在今后出台限制外地贷款和提高首付比例等方面问题,购房者们都表示了质疑。

      邵女士说,在选购楼盘的时候,有些楼盘不给办理公积金贷款的问题,如果再提高首付比例或者直接限制贷款,商贷的利息更高,我想会等等再看吧,也就不急于买房了。

      业内人士则分析说,公积金贷款不同于商贷,公积金有最高贷款额的限定,其次,贷款期内公积金贷款只能贷一套,你要贷第二套,必须还清第一套。也正是如此,投资购房人很少有人利用公积金贷款。如果公积金贷款细则出台,相信对真正的购房者会有一定的影响。

      商贷公积金双管齐下开发商有苦难言

      “作为在沈工作的外地人,有不少是用公积金贷款购房,如果公积金贷款细则出台,限制外地人购买二套房,首付提高,商贷也不能用了,这样我们肯定会失去一部分客户的。”沈北新区某楼盘销售人员说。

      而另外一楼盘销售经理也同样认为,公积金如果出台外地人限购二套房,或者提高首付比例,对销售的影响确实存在。购房者的购房成本增加,肯定会再次进入观望状态,客户用公积金贷款基本用作首次或者第二次置业居多。如果相关细则真的制定实施,在销售策略上我们也要多用心了。

      核心提示:


      外地人购房信贷政策收紧并没有波及到公积金,目前在沈工作缴纳公积金的外地人购房仍然可以采用公积金贷款。


      只要公积金贷款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含配偶)在申请贷款之日前一年未提取过公积金,没有尚未还清的贷款或其他债务,就可以用公积金贷款购买二套房,首付比例为50%。

      户口工作均在外地不能商贷购房

      现在,外地户口的人在沈阳买房如果想用商贷,必须提供在沈一年以上的纳税或社保缴纳证明。而户口和工作都在外地的人,在沈买房已经不能再进行商业贷款了。

      大家对公积金贷款细则的关注直线攀升,记者于近日走访了沈阳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据沈阳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异地公积金贷款政策仍然执行,但三套房公积金贷款目前已经叫停。

      公积金买房不“限外”认贷不认房

      周华近日一直因为新政的出台忐忑不安,因为夫妻二人都在沈阳工作,但户口是外地的,为了照顾孩子上学,打算在沈阳再买一套房。如今,新政出台,对没有当地一年以上纳税或社保证明的外地购房者已经叫停商业贷款,周华一直担心公积金政策会不会有变化。

房产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9958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房产纠纷律师团,我在房产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