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示范推广工作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宿政办发〔2008〕149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8-07-23

施行日期:2008-07-23

时效性:已失效

各县、区人民政府,宿迁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以下简称“三新”)示范推广工作,推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做好“三新”示范推广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三新”示范推广工作的重要性

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业能否增效,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全市农业品种和技术模式千差万别,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总体上还不高,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示范推广速度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加强“三新”示范推广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对优良品种、高新技术、新型农业机械的需求,对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三新”示范推广这一基础性、先导性、关键性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发展高效外向规模农业的要求,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和“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绿色稻米、奶牛、生态水禽、优质生猪、杨树、蚕桑、两湖优质水产”十大高效主导产业,努力推动农业品种、技术、农机的升级换代,持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三新”示范推广工作的原则、目标和措施

(一)工作原则

1.先进实用原则。各地引进推广的“三新”须经省以上农业主管部门审定发布,在国内或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要符合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和生产实际需要,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协调持续发展。

2.突出重点原则。要切实围绕我市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筛选关键性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突出抓好“三新”的集成、组装、配套,努力解决生产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关键环节。

3.质量和效益并重原则。坚持引进优质、高产品种,推广省工、节本、轻型生产技术,应用低毒、长效、缓释农资,引进低油耗、高净率、低强度农机,努力减少物化和人工投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4.注重创新原则。要在引进、推广“三新”的基础上,发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职能优势和农业科研机构人才优势,切实做好“三新”的集成、组装和再创新工作,加快品种改良和技术创新步伐,努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品种和技术体系。

(二)工作目标

到2010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设施农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0%,先进种养技术覆盖率达到90%,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全市要完成引进、示范、推广种植业新品种40个,养殖业新品种25个;种植业新技术25项,养殖业新技术19项;新农机16类。其中:

2008年,完成引进、示范、推广种植业新品种8个,养殖业新品种5个;种植业新技术5项,养殖业新技术4项;引进新农机3类。

2009年,完成引进、示范、推广种植业新品种12个,养殖业新品种8个;种植业新技术8项,养殖业新技术6项;引进新农机5类。

2010年,完成引进、示范、推广种植业新品种20个,养殖业新品种12个;种植业新技术12项,养殖业新技术9项;引进新农机8类。

(三)工作措施

1.加快示范推广步伐。各地要建立“由县区政府统一组织、职能部门牵头、以科研院所为依托、市内外知名专家参与”的“三新”引进评价体系,完善“三新”筛选、评价机制,定期发布“三新”推广目录,力争每年引进对种植业品种和产量特别是园艺业有重大影响的新品种和关键技术2?3个(项),对畜禽养殖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新品种、新技术2?3个(项)。要按照“高新技术抓引进、关键技术抓突破、常规技术抓普及”的思路,加快对全市农业发展中有重大影响的优良品种和关键技术的引进、组装和集成应用,增强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种植业上要突出园艺业主要是蔬菜、食用菌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重点引进经济效益高和示范适应性、丰产优质性、抗病性突出的主推品种和节本省工高效集成技术;在养殖业上要重点引进示范适合规模化发展产业化加工优良种畜(禽)和标准化、无害化生产技术;在农业机械上要重点引进示范高性能收脱机械和高效率秸秆回收灭茬机械。

2.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一是加强种质资源基因库建设。加快蔬菜、食用菌等种质资源的引进、示范和育成,进一步完善主要粮食作物和棉花种质资源基因库建设,做到引进一批、示范一批和储藏一批有潜力的品种;筛选、优化、提纯、复壮乡土品种,加快对具有宿迁特色的金针菜、草鸡、小叶黄杨、银鱼的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力争到2010年建成蔬菜、食用菌、棉花等种质资源基因库,通过3?5年的努力,在茄果类蔬菜和食用菌方面培育出具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的区域性主推品种。二是加快新技术的集成配套。围绕设施蔬菜、食用菌、小麦、水稻、优质家禽、生猪等主推品种,大力示范推广现代高效农牧技术,通过引进、消化、集成、提升等手段,建立适应我市农牧业发展的推广应用技术体系。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加快宿迁农科院建设步伐,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把宿迁农科院建成新兴学科在市内有较强带动力、棉花品种创新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稻麦品种创新在省内有一定竞争力的农业科技研发机构。

3.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市级要加快建立“三新”培训基地,对全市从事农业(园艺业)、水产、林业、农机推广服务工作的农技人员每年开展一至二期的“三新”专项培训;对村级农技人员及种养大户进行定期轮训;对农业龙头企业急需的生产、加工、流通人才开展定向培训。同时,积极组织开展重点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省外、市外培训。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请上来和沉下去相结合”,全面实施“农民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以及“农技人员再教育”工程,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技人员提质培训,提高广大农民对“三新”的认知程度和应用水平,提高农技人员专业技术和为农服务水平,推进全市农业生产科技化。2008年要开展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万人次,开展创业培训1万人;2009年计划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8万人次,开展创业培训1.5万人;2010年计划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次,开展创业培训2万人。

4.抓好典型示范带动。每个县(区)都要围绕全市十大高效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区域产业特色,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建立2个以上面积在500亩以上的“三新”展示基地,展示品种不少于10个;水稻、小麦等常规农作物要建设千亩以上示范方。每个乡镇都要建立高效农业和稻麦丰产示范点,定期组织农民及种养大户观摩学习,增强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农户+基地的示范模式,推进“三新”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的开展。

三、切实加强“三新”示范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三新”示范推广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任务繁重而艰巨。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方案,周密部署安排,采取定任务、定服务范围、定责任的“三定”办法,努力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做到“三个到位”即推广力量到位、方案落实到位、管理服务到位。要进一步健全组织工作网络,由市、县(区)高效农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负责“三新”示范推广工作,相关部门配合。各地要把“三新”示范推广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作用,加强服务指导,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拓宽投入渠道。各地要加大“三新”示范推广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统筹安排好各类项目资金。市、县(区)财政都要专门安排资金,用于“三新”引进、示范、推广和创新。同时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加大对“三新”资金的投入,努力拓宽投资渠道,逐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资金筹集途径,促进“三新”引进示范和推广创新工作。

(三)强化督查考核。要建立健全“三新”示范推广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由市高效农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三新”示范推广工作的督查指导,市里每半年要考核“三新”引进示范资金到位、基地建设展示等情况。各县(区)要加大考核评比和奖惩力度,推动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OO八年七月二十三日

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免责声明: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
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3~15分钟,获得律师专业解答!
在线咨询律师
当前律师在线
今日律师解答
找法网 > 法律法规 >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