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西安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下月实施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

效力级别:立法动态

公布日期:1970-00-00

施行日期:1970-00-00

时效性:已失效

昨日,从市政府获悉,为了加强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促进城市建设发展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协调,《西安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自2016年1月7日起实施。

九类可认定为优秀近现代建筑

优秀近现代建筑是指,从十九世纪中期起始,建成五十年以上,具有较高历史、科学、文化、教育和艺术价值,并经依法认定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办法》规定,从十九世纪中期起始,建成五十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优秀近现代建筑:(一)反映本市近现代社会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代表某一时期社会发展特征、地域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二)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建筑物、构筑物;(三)与重要历史人物有关的建筑物、构筑物;(四)在产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商铺、厂房和仓库等;(五)反映中外建筑文化交流的建筑物、构筑物;(六)在我国建筑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七)在建筑类型、空间、样式、施工工艺和工程技术上具有建筑艺术特色或者科学研究价值的建筑;(八)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获奖建筑;(九)其他具有历史、科学、文化、教育、艺术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

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协调优秀近现代建筑的管理工作。市、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优秀近现代建筑的认定、规划管理及监督指导工作。

市人民政府设立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负责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的相关评审工作,为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提供咨询意见。专家委员会由规划、建筑、文物、历史、文化、法律、经济和房屋使用安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优秀近现代建筑的所有权人、使用人,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可以主动向市、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递交申请资料,提出优秀近现代建筑认定申请。在市人民政府确定前,优秀近现代建筑的初步名单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或本市主要媒体向社会公示,征求社会意见。

不得擅自迁拆优秀近现代建筑

针对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办法》规定应当遵循统一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利用服从保护的原则。

将优秀近现代建筑分布较集中、成片的区域,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保护规划应当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已批准的保护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迁移、拆除优秀近现代建筑。国有的优秀近现代建筑所对应的土地,不得重新出让或者划拨。建设项目中保留的优秀近现代建筑,可以不计入该项目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指标。

在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范围内,不得违法搭建建筑物、构筑物;不得擅自拆改院墙、开设门脸、改变建筑内部和外部的结构、造型和风格;不得擅自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拆卸建筑构件,危害建筑安全;不得擅自在非生产用房中安装动力设备;不得在建筑内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等危险和有害物品;不得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不得擅自设置户外广告和其他有碍观瞻、破坏环境和景观的活动。

优秀近现代建筑进行变动建筑物主体和承重结构的大修,应当根据部门职责,经房屋或者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未经房屋或者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不得擅自进行变动建筑物主体承重结构的大修。

鼓励优秀近现代建筑对外开放

优秀近现代建筑的所有权人为保护管理第一责任人,使用人为保护管理第二责任人。在不改变建筑外观和内部主要结构的前提下,使用人和所有权人可以适度、合理地利用。鼓励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管理责任人,利用优秀近现代建筑设立展馆等文化教育设施,对外开放。鼓励、支持境内外单位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投资,对优秀近现代建筑进行保护利用和恢复重建,发展与优秀近现代建筑相适应的旅游业和相关产业。

免责声明: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
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3~15分钟,获得律师专业解答!
在线咨询律师
当前律师在线
今日律师解答
找法网 > 法律法规 >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