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潍坊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督管理办法

发布部门:潍坊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潍政办发〔2012〕9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12-04-05

施行日期:2012-05-05

时效性:已失效

第一条 为加强全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监督管理,提高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山东省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范围内所有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及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资源,是指全市范围内机关、事业单位和经授权的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公共资源管理部门)拥有、控制或者管理的下列专有性、公益性资源:

(一)国有土地、海域、矿产资源、内河湖泊、地表水、地下水等国有自然资源;

(二)供水、供热、供气、出租汽车、公共交通线路等行业的特许经营权;

(三)政府采购的货物、工程或者服务;

(四)机关、事业单位资产以及罚没物品的处置权;

(五)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政府投资建设的风景名胜区开发经营权;

(六)政府举办的广播电视机构占用国家无线电频率资源取得的广告收益权;

(七)政府投资建设的各类公共设施的开发权、使用权、冠名权、广告权、特许经营权;

(八)政府投资建设的道路、公共场地设置的停车泊位;

(九)政府性资金的银行开户特许权和存款数额、期限特许权;

(十)其他公共资源的经营使用权。

第四条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原则,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不得降低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不得损害公共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 财政部门是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的监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监督管理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

行政监察、审计等部门依法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实行目录管理。列入目录的公共资源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或者其他公平竞争方式进行市场化配置。

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条 公共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申报公共资源项目,并提出是否列入配置目录的意见。

配置目录由财政部门负责组织相关公共资源管理部门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后实施。

第八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行市场化配置的公共资源,应当列入配置目录。法律、法规、规章未规定实行市场化配置的公共资源,可根据实际需要由财政部门会同相关公共资源管理部门论证,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列入配置目录。

第九条 纳入配置目录的公共资源项目或者市场配置方式需要调整的,由财政部门会同相关公共资源管理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后实施。

第十条 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政府采购项目外,公共资源管理部门在实施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前,应当制定配置方案,并在实施配置前5日内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资源项目,公共资源管理部门制定配置方案时应当向社会征求意见,必要时应当组织评估、论证或者听证。

第十一条 财政部门应当审查公共资源配置方案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本办法有关规定。发现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及时责令公共资源管理部门予以改正。

第十二条 实行市场化配置的公共资源依照有关规定需要评估的,应当在配置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报同级财政和国资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能够明确具体价格的公共资源在实行市场化配置前,应当确定配置底价,并在配置方案中说明确定的依据;无法确定底价或者不需要确定配置底价的,应当在配置方案中予以说明。

第十四条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活动结束之日起30日内,公共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将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方案的实施结果、收益的缴交情况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公共资源按照市场化配置方式确定中标人、买受人后,公共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按照配置结果与中标人、买受人签订书面合同,并按照合同履行义务。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变更的,公共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向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取得的收入,属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扣除相关税费后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相关事宜按《山东省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利害关系人对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过程或结果有异议的,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八条 公共资源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行政监察部门、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予以纠正,并对相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列入配置目录的公共资源未按照规定进行市场化配置的;

(二)违反规定压低公共资源配置底价的;

(三)与市场竞争主体恶意串通、向市场竞争主体泄密的;

(四)在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过程中,接受贿赂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五)不按照规定与中标人、买受人签订书面合同、履行合同义务的;

(六)拒绝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或在监督检查中提供虚假情况的;

(七)其他违法违纪行为。

第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有违规资金的追缴违规资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察部门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坐收坐支、截留、挤占、挪用或者擅自减收、免收、缓收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收入的;

(二)使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以及自制票据、作废票据等非法票据收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收入的;

(三)擅自设立收入过渡账户或者将单位基本账户和其他账户作为收入过渡账户征收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收入的;

(四)将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收入直接抵顶单位支出的。

第二十条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竞争主体在市场化配置过程中,采取欺骗、贿赂或者提供虚假材料及其他不正当手段参与竞争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财政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财政、国资、监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2年5月5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5年5月4日。

免责声明: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
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3~15分钟,获得律师专业解答!
在线咨询律师
当前律师在线
今日律师解答
找法网 > 法律法规 >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