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免疫工作意见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毕署办通[2005]21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5-03-14

施行日期:2005-03-14

时效性:已失效

各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行署各工作部门:

《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意见》已经行署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五年三月十四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意见

(2004年12月)

我区自1984年开始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与重视下,在广大卫生人员的艰苦努力下,全区于1988、1990和1995年先后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85%的目标,2000年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计划免疫有效地控制了针对疾病的传播和流行,为保护全区儿童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的地方计划免疫工作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滑坡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2004年6月,在我省一些地方发现了数例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引起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已确定为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我区有的县也存在着高危AFP聚集现象,有潜在的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循环的隐患,有的地方存在免疫空白人群,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为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我区计划免疫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强化职责,将计划免疫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规划

计划免疫工作是党和政府对儿童的关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明确了计划免疫工作是政府行为。各级政府应将计划免疫工作纳入当地政府工作规划,制定计划免疫中长期规划,保证计划免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保证投入,将计划免疫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要全面负责,加强预防保健机构的建设,给予必要的投入,对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要保证必需的资金”。各级政府要按照《决定》要求,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基本业务经费和计划免疫等专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各项工作能正常开展。

三、健全三级防保网络,稳定防保队伍

防保网络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载体,只有防保队伍稳定,防保网络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才能落到实处。目前,我区已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管理上划工作,各县、市要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实行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及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在盘活现有卫生资源的基础上,抓住农村开发扶贫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的机会,加强农村三级防保网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各县市、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保证每个乡镇有3?5名防保人员负责计划免疫工作,保证乡镇医护人员及村级卫生人员的工资待遇,稳定防保队伍。

四、提高防保人员素质,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向纵深发展

地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一方面要建立规范有序的在职人员培训机制,提高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执业能力;另一方面,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调整人才结构,吸引优秀卫生人才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争取在短时间内改变我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素质结构偏低的现象。加快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结构的调整,乡镇卫生院医生要逐步达到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要加强对现有村卫生员的学历教育,新进入村卫生室的人员要严格按照《乡村医生管理办法》的要求,获乡村医生资格后方可上岗,力争用10年时间完成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生的转化。

五、改革计划免疫工作机制,提高冷链运转管理水平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明确了各级预防控制机构在免疫预防工作中的责任,要逐级认真落实好,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讲实话、办实事。计划免疫工作是一项管理严格,技术操作规范性强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我区计划免疫工作仍处于全省落后位置,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和不足。要切实解决好存在问题,各县市、各乡镇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计划免疫工作,卫生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地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大对冷链运转的督促、检查、指导力度,做到层层抓落实,严惩弄虚作假行为,保证计划免疫工作落到实处。

提高计划免疫接种质量的关键,是保证冷链运转在“冷”字下运行。目前,我区冷链设备由于装备时间太久,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充,加之相当部份的乡镇卫生院对现有冷链器材管理不善,不能适应计划免疫工作的需要。为此,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更新冷链设备,另一方面要管好、使用好现有的冷链设备,完善管理措施,确保发挥作用。对管理不善、乱扔乱放、甚至无人管理,给设备带来损失、给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要加大对计划免疫工作的宣传力度,使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家喻户晓,真正让老百姓变“要我免疫”为“我要免疫”。要争取做到每个村寨每条公路边都有固定的宣传标语,再辅之以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宣传手段,提高广大群众主动参与计划免疫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六、积极推行计划免疫定点接种,努力提高儿童免疫水平

我区计划免疫开展近20年来,上门接种的常规免疫服务模式始终没有改变,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形式虽然方便了群众,但存在实际免疫接种率低、免疫接种质量不保证、安全注射难以实施,疫苗浪费大,群众主动参与免疫预防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把积极推行计划免疫定点接种,作为提高计划免疫接种率和接种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抓紧抓好。

七、努力做好麻疹控制项目工作,降低疫苗针对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杜绝计划免疫针对疾病在学校和幼儿园暴发和流行,保证学校和幼儿园正常教学教育秩序,促进和推动计划免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为了进一步做好查证工作,教育、卫生两部门要组成联合督导组进行督查,对违反规定、违规操作的要立即纠正,使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长期健康地坚持下去。

麻疹疫苗补充免疫工作是麻疹控制项目的主要内容,预计全区应接种的目标儿童为170万人左右。各县市、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牵头成立领导小组,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在工作实施过程中,要认真按要求做好摸底工作,合理布置接种点,保证接种工作有序进行。各级卫生部门要成立预防接种副反应应急处理小组,对可能出现的副反应进行诊断和处理。各级政府及卫生部门要层层签定目标责任状,对摸底工作和接种成果负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组成督查组对工作的开展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八、积极做好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乙肝疫苗自2003年纳入计划免疫工作以来,由于乙肝疫苗接种率过低,各县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疫苗积压现象。各县市要进一步加大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工作的宣传力度,对近效期乙肝疫苗要适时开展查漏补种工作,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减少积压,坚决禁止将计划内乙肝疫苗用于成人接种。坚决查处将计划内乙肝苗作为计划外有价疫苗销售的行为,杜绝乙肝疫苗的非正常流失。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

免责声明: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
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3~15分钟,获得律师专业解答!
在线咨询律师
当前律师在线
今日律师解答
找法网 > 法律法规 >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