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自主研发并不一定得到自主知识产权

2019-05-25 22: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知识产权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知识产权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为什么说自主研发并不一定得到自主知识产权[王瑜](2009-6-10)/已阅1083次为什么说自主研发并不一定得到自主知识产权王瑜对于知识产权我们的政府那是相当的重视,并且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口号,有的口号却不一定正确,比如我们一再提倡的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

  为什么说自主研发并不一定得到自主知识产权

  [ 王瑜 ]——(2009-6-10) / 已阅1083次

  为什么说自主研发并不一定得到自主知识产权

  王瑜

  对于知识产权我们的政府那是相当的重视,并且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口号,有的口号却不一定正确,比如我们一再提倡的“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以下我们来分析。

  有创新不一定有“产权”

  如果自主创新的目的单纯是为了享有知识产权(本文特称“产权”,专指专利,下同),那么这个想法很可能要落空。首先不是自主创新都能够产出专利,有的技术创新是不可能成功的,比如“永动机”技术,因为违背自然规律其想法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至今还有人在孜孜以求。更多的创新面临非常大的风险,有不少的创新可能过于超前,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基本不可能创新成功,但是创新企业总是抱以幻想,不断追加投资,梦想着创造出超前的技术,其结果是因为创新失败而导致企业破产。

其次是有的创新即使产生了新技术,也不一定能获得专利,因为专利有“三性”的要求,一个不符合都不能获得专利。在以前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某研究机构投入多少千万元进行技术公关,成功后想申请专利,却发现该技术成果早在多年前国外公司就申请了专利,花费几千万元创新得到的成果因不具有新颖性而不能获得专利。这样的情况尽管已经不多,但是前不久还有单位因为同样的问题在咨询笔者。创新活动除了创新失败或者因为有在先技术不能获得专利外,还有很多的情况都会导致创新活动不能获得专利,因而自主创新并不一定能获得自主的知识产权。

  有“产权”不一定能自主

  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6月3日有篇报道《自主研发也会构成专利侵权》说的是东莞一家企业自己的产品虽然是自主研发的,而且技术也更为先进,但是法院仍然判决该企业构成专利侵权。从这篇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获得了专利,也不一定可以自主实施。创新技术笔者将其简单分为“革命性创新技术”和“改良性创新技术”,前者所得到的专利称之为基础专利,后者得到的专利称之为从属专利,“革命性创新技术”已经越来越难,而更多的创新技术属于“改良性创新技术”,也就是对基础专利进行改良的从属专利。

现实中很多专利来自对他人的技术改进和吸收,这也是后起创新者创新的捷径,日本、韩国就是从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加以改进渐渐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这被称为日韩模式。但是这种创新模式容易出问题,从属专利的实施一般需要取得基础专利权人的许可,也就是自主创新得到的专利,实施起来并不能自主。随技术的发展,技术也越来越复杂化,专利技术实施相互依赖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意味着很多自主创新的专利技术是不能自主实施的。

  从以上分析我们看到自主的创新不一定能获得知识产权,即使获得了专利,也不一定能自主实施。创新是项经济活动,而不是政治口号或者是一种自力更生的情节,因此对于创新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创新指导思想。创新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应当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为原则,因此我们还需要好好研究这门“创新学”。

  作者:王律师,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高级会员

  电话:010-51662214,电邮:51662214@sohu.com。

知识产权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732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知识产权律师团,我在知识产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