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宜宾杞酒厂是否构成恶意注册商标侵权?

2019-04-21 18:16
找法网官方整理
知识产权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知识产权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案情简介】1985年5月,宜宾五粮液二分厂经政府批准成立。1987年,该厂更名为宜宾地区第二酒厂。1988年,宜宾地区第二酒厂划拨固定资产120万元、流动资金40万元,共计160万元,成立了四川省宜宾杞酒厂(以下简称宜宾杞酒厂)。宜宾杞酒厂与宜宾地区第二酒厂实际上是

  【案情简介】

  1985年5月,宜宾五粮液二分厂经政府批准成立。1987年,该厂更名为宜宾地区第二酒厂。1988年,宜宾地区第二酒厂划拨固定资产120万元、流动资金40万元,共计160万元,成立了四川省宜宾杞酒厂(以下简称宜宾杞酒厂)。宜宾杞酒厂与宜宾地区第二酒厂实际上是一个生产经营实体两个企业名称。1992年7月,宜宾地区第二酒厂以尚在申请注册的“豪雅”牌商标,销售名称为“中国杞酒”的杞酒产品。该酒瓶贴配料表中载明,主要成分为大米、高粱、玉米、小麦、糯米、枸杞、红枣、冰糖。宜宾杞酒厂于1992年7月24日向中国专利局提出“杞酒”发明专利申请,在申请专利过程中,该厂明确提出该杞酒中的枸杞为“基本配料”。1993年,豪雅商标获准注册。同年11月,宜宾杞酒厂为保护其“中国杞酒”产品将来不受其他品牌杞酒产品的冲击,决定申请注册“杞”字商标用于其酒类产品。在申请注册商标的报表中,宜宾杞酒厂在主要原料栏目中未填报“枸杞”,但填报了其他主要原料。1994年5月28日,该商标获准注册。1995年3月17日“杞酒”被授予专利权。在宜宾杞酒厂申请注册“杞”字商标前,本案所涉厂家未生产或者销售“杞酒”,未使用“杞”字称呼其枸杞酒类产品,也未使用“杞酒”或者“杞”字用于其酒类商品宣传。与此同时,各厂家的杞酒产品在市场销售不断扩大,在四川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杞”字商标核准注册后,宜宾杞酒厂立即针对四川省射洪县沱牌曲酒厂(以下简称沱牌酒厂)使用“杞酒”名称销售“沱牌杞酒”的行为,向宜宾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此外,本案所涉沱牌酒厂等11家因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并请求查处,使其停止生产销售杞酒,销毁包装标识,致使其分别遭受了损失。1994年8月20日,四川省成都市糖酒公司城中分公司(以下简称城中分公司),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了对“杞”字商标的《撤销注册不当商标申请书》,1995年8月2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经评审作出终局裁定,裁定申请人所提注册不当的理由成立,宜宾杞酒厂注册的第683437号“杞”商标予以撤销。本案所涉11家厂家以宜宾杞酒厂恶意注册商标构成侵权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宜宾杞酒厂承担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共600万元的责任。

  【争议焦点】

  宜宾杞酒厂是否构成恶意注册商标侵权?

  【法院判决】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

  宜宾杞酒厂赔偿沱牌酒厂、中分公司、四川成都杞酒厂、四川省崇州市川工酒厂、四川省广汉市蜀粮液酒厂、四川省什邡县汇金实业公司酒厂、四川省什邡县龙居酒厂、成都市锦江区三元小食品商店、四川省国营彭州市酒厂、邛崃市下坝酒厂、四川省邛崃市云芳酒厂,从1994年5月,宜宾杞酒厂开始侵权起,至1995年8月国家商标局撤销“杞”字注册商标止所造成的经济损失5 645 470?78元,在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付清。

  最高人民法院二审判决:

  1撤销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1995)川高法经一初字第14号民事判决。

  2二审案件受理费各40 010元,其他诉讼费8 002元,共计88 022元,由沱牌酒厂等11家单位各承担8 002元。

知识产权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937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知识产权律师团,我在知识产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