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专利失效2个月后可以恢复吗

2021-08-03 14:51
找法网官方整理
知识产权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知识产权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专利是对于一些新颖的技术、设计等的一种保护,在申请专利时,需要对专利的相关事项进行一定的了解,获得专利之后也需要按时的缴纳年费等,否则专利保护可能会失效,那么,专利失效2个月后可以恢复吗?下面就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一、专利失效2个月后可以恢复吗

  想要失效的专利恢复,并非没有全然的回旋余地,但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例如上述中的第一种,以及第三种原因导致的专利失效,就没有办法恢复。首先是专利存在的寿命到了极限,如同人和动物的自然死亡一样,权利是自然终结的。而第三种,则是持有人因为某种原因,例如无力续交每年昂贵的专利维护年费等,不能使专利产生价值,故而自主放弃该项专利权。这种形式导致的专利权终结,也是没办法恢复的。对于第二种形式导致的专利失效,则还有一定的挽回余地。

  因忘记续交专利年费,而导致专利失效,专利局会给予发明人一定的续交时间,通常是六个月左右。在这段期间内,专利局首先会给发明人下发《专利权终止通知书》,通知发明人专利即将失效的这个事实,如果发明人知道了,那么在逾期的这个时间段内,补缴当年的专利年费,以及相应的滞纳金,就可以简单的恢复专利权利。超出这六个月的宽限期,未补缴年费以及滞纳金的发明人,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仍然有机会补齐,但超出这两个月发明人仍旧没有任何行动的话,那么所申请的该项专利就会被专利局视为主动放弃权利,从而进入公共领域了。这时候的这项专利,同样就没了挽回的可能。

专利失效2个月后可以恢复吗

  二、专利权人变更流程

  1、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因权利归属纠纷发生权利转移以及发明人因资格纠纷发生变更的,如果纠纷是通过协商解决的,应当提交全体当事人签名或盖章的权利转移协议书;如果纠纷是由人民法院判决确定的,应当提交发生法律效力的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专利局收到判决书后,应当通知其他当事人,查询是否提起上诉,在指定的期限(两个月)内未答复或明确未上诉的,判决书发生法律效力;提起上诉的,当事人应当出具上诉受理通知书,原人民法院判决书不发生法律效力。

  2、专利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因权利的转让或赠予发生权利转移,要求变更专利申请人或专利权人的,必须提交转让或赠予合同的原件或经公证的复印件;该合同是由法人订立的,必须由法定代表人或者授权的人在合同上签名或盖章,并加盖法人的公章或者合同专用章;必要时须提交公证文件。公民订立合同的,由本人签名或者盖章;必要时须提交公证文件。有多个专利申请人或专利权人的,应提交全体权利人同意转让或赠予的证明材料。

  三、专利侵权的判断标准

  1、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解释专利权利要求时,应当以专利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内容为准,而不是以权利要求书的文字或措辞为准。

  2、根据全面覆盖原则。将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的全部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全部技术特征逐一进行对应比较,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与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一一对应并且相同,则构成侵权。具体分四种情况:

  (1)包含:被控侵权物的技术特征包含了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

  (2)上位概念涵盖下位概念: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采用的是上位概念,被控侵权物是下位概念;

  (3)新增加:被控侵权物在利用专利权利要求中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技术特征;

  (4)从属专利:被控侵权物是对先专利技术的改进,并获得了专利权,属于从属专利,未经先专利权人许可,擅自实施从属专利。

  3、根据等同原则。将被控侵权物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比较,即使从字面上看不相同,但经过分析可以认定两者是相等同,即两者以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产生基本相同的效果,或者,被控侵权物的技术特征是该专利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专利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技术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认定被控侵权物落入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专利失效2个月后可以恢复吗的内容,专利失效后可能是可以进行恢复的,但是需要看失效的具体情况,如果是因为专利到期了,则专利失效是无定进行恢复的,若您还有什么法律上的问题,建议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知识产权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2444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知识产权律师团,我在知识产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