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立案需要告知嫌疑人吗

2021-05-16 16: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生活中,总是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纠纷,比如合同纠纷,权益纠纷等,当我们想要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的时候,第一步就是立案,立案后的下一步就是侦查。那么立案需要告知嫌疑人吗,立案对个人有什么影响,下面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立案需要告知嫌疑人吗

  不需要告知嫌疑人。

  法律明确规定需要通知的情形有两个

  1、拘留

  2、逮捕

  一个人被拘留或者逮捕后,决定拘留或逮捕他的那个部门(可能是公安、检察院或者法院)必须在24小时内通知他的近亲属或者所在单位。

  立案后不需要通知嫌犯及其家人,立案标准是“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比如看见一个人死了,只要通过初步勘验确认这不是自杀,那肯定就是他杀或者事故,打到立案标准,这时就要立案了。

  可是是谁干的呢?这是立案之后的工作,通过搜集证据,侦查勘验,达到“有证据证明某某人实施了犯罪行为”的标准时,才可以逮捕嫌犯。

  也就是说,立案在先,逮捕在后,这中间是有空当的,也就是侦查部门的侦查期,如果一立案立刻通知嫌犯,那不是等于告诉嫌犯“赶快跑,再不跑就被抓了”

  所以,立案后不需要通知嫌犯及其家人,拘留或逮捕后才需要。

立案需要告知嫌疑人吗

  二、立案后下个程序是什么

  立案后的下一步就是侦查,刑事诉讼主要包括五个阶段: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

  1、立案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犯罪人的自首等方面的材料进行审查,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实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交付侦查或审判的诉讼活动;

  2、侦查指由特定的司法机关为收集、查明、证实犯罪和缉获犯罪人而依法采取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3、起诉有两种,包括公诉和自诉;

  4、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在控、辩双方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于依法向其提出诉讼请求的刑事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诉讼活动;

  5、执行则指刑事执行机关为了实施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所确定的内容而进行的活动,在我国,刑事执行的主体主要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和监狱等。

  三、立案对个人有什么影响

  1、如果经公安机关立为刑事案件 ,说明本人涉嫌刑事犯罪 ,证据确实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只是立案,并不能说明什么,对本人不会有影响 。

  2、报案后,立案侦查。

  警方发现有犯罪的重大嫌疑时,应当立案侦查。

  3、立案侦查后,又撤案了。

  警方通过侦查,发现没有犯罪事实,或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应当撤案。

  4、上述情况,在司法实践中是很正常的,符合法律规定。对当事人也没有任何影响。但是,警方如果在此过程中,错误地实施了刑事拘留等限制人身自由措施的,应当予以国家赔偿,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向被告人赔礼道歉,并为被告人恢复名誉。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立案需要告知嫌疑人吗”的相关法律知识,立案,通俗地讲,就是怎么开启去法院告对方的流程。如果您对立案有不明白的地方,或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226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