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生产假冒商品立案标准有哪些

2021-03-15 14:4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产品安全是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但仍有许多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牟取暴利生产不符合质检标准的假冒、伪劣产品。那么生产假冒商品立案标准有哪些?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出如下内容。

  一、生产假冒商品立案标准有哪些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行为是生产、销售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16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

  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

  3、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

  这里要注意的是,对于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按照《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估价机构进行确定。

 生产假冒商品立案标准有哪些 

  二、假冒、伪劣产品如何鉴别

  1、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牌产品标志、免检标志等质量标志和许可证标志的;

  2、伪造或者使用的虚假的产地的;

  3、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的;

  4、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

  5、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

  6、失效、变质的;

  7、存在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

  8、所标明的指标与实际不符的;

  9、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

  三、指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生产、销售假药的区别

  它们的区别主要是犯罪对象,即伪劣产品种类的不同。如前所述,本罪生产、销售的是普通物品,生产、销售假药罪等犯罪生产、销售的是特定物品。根据《刑法》第140条、第149条的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生产、销售假药罪等第141条、148条规定的犯罪之间存在法条竞合关系,即第140条属于普通法,第141条至第148条属于特别法。在法条竞合的情况下,特别法应当优于普通法适用,这是处理特别法与普通法关系的基本原则。

  与生产假冒商品相关的法律依据

  1、《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不合格产品”,是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产品。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生产假冒商品立案标准有哪些的相关知识。为您介绍了生产假冒商品具体的立案标准;假冒、伪劣产品的鉴定方法等内容,而其与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区别主要在于犯罪对象的不同。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为您解答。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1343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